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皮币的意思、皮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皮币的解释

(1).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管子·五行》:“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於天下诸侯。”《国语·吴语》:“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焉。”

(2). 汉 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史记·平準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繢,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覲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按,此币发行于 汉武帝 元狩 四年(公元前119年),是一种信用货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皮币是古代中国以兽皮和布帛为材质的实物货币形态,其概念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兽皮与布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或流通货币”。这一复合词由“皮”和“币”构成,“皮”指加工后的动物毛皮,“币”最初专指用于祭祀或馈赠的丝织品(《说文解字》释“币”为“帛也”)。

从历史功能看,皮币具有双重属性:

  1. 祭祀礼器:周代文献《仪礼》记载,诸侯朝觐时以虎豹皮裹束玉璧作为礼器,象征等级与权力;
  2. 交易媒介:汉代《盐铁论》提及,边郡贸易中“以皮代钱”的现象,印证其货币职能。

据考古学家王献唐考证,皮币制度与“田猎经济”密切相关,鹿皮因其珍稀性成为高价值货币单位,汉武帝时期更推行“白金三品与皮币”的复合币制。此类货币形态的存续,体现了古代物资匮乏阶段“以物易物”向标准化货币体系的过渡特征(《中国货币史》彭信威著)。

文献例证见《史记·平准书》:“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此记载佐证了皮币在汉代国家财政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皮币”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两层核心含义,其演变过程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一、基本释义

  1. 古代贵重礼物(先秦时期)
    指毛皮与缯帛的组合,是先秦时期诸侯国之间用于聘问、朝觐等礼仪场合的贵重礼品。例如《管子·五行》记载“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体现了其在政治交往中的重要象征意义。

  2. 汉代白鹿皮货币(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战争的军费,于公元前119年发行“白鹿皮币”。具体形式为:将上林苑的白鹿皮裁剪成一尺见方,边缘彩绘纹饰(藻繢),每张定价40万钱。规定诸侯王宗室朝见天子或祭祀刘邦时,必须用皮币包裹玉璧(“皮币荐璧”),实为变相征税。

二、历史背景与影响

三、文献佐证

《史记·平准书》《国语·吴语》等史料均记载了皮币的双重属性,既保留礼制功能,又被赋予金融属性。这种“一物双义”特性,使其成为研究古代政治经济互动的重要案例。

别人正在浏览...

暗谷保膘暴内陵外北郭十友鬓钿鉢头唱念廛野朝奏暮召陈举翠云鬟诞登电文涤秽荡瑕多年生方舆龟版绛衣大冠将佐骄懦交赊劫制禁渔禁障窘束剧辞溃腹疗治丽好灵珠鳞羽利州帖珑松镂身禄钱履洁马牙菜脑后插笔盘琴青扈青衣人秋鞘阒寂逡巡人工塞管猞猁蛇盘镜诗料事序守舍书袠天粹渟淖推问涴演猥蒙香兰素仙木小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