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布散的意思、布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布散的解释

(1).散布;传布。《释名·释天》:“夏曰昊天,其气布散,皓皓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纪》:“皦其篇供称布散妖书,见面上票签有‘国本攸关’四字。”《东周列国志》第一○二回:“密遣细作至 魏 ,访求 晋鄙 之党,奉以多金,使之布散流言。”

(2).离散。《大戴礼记·用兵》:“﹝ 夏桀 、 商紂 ﹞杀戮无罪,不祥於天,粒食之民,布散厥亲,疏远国老,幼色是与,而暴慢是亲。”

(3).分施。《元史·王约传》:“俸禄所入,布散姻族,外及贫士。”

闲散自在。 汉 王充 《论衡·书解》:“案古作书者,多位布散槃解;辅倾寧危,非著作之人所能为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布散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核心义项:

一、散布;广泛传播

指事物向四周扩散、传布。

文献佐证:

《黄帝内经·素问》载:“五气布散,营卫阴阳。” 此处描述自然之气周流扩散的状态。东汉王充《论衡》亦云:“天施气而众星布散。”

二、分配;分施

表示将物品或资源分发给众人。

文献佐证:

《史记·平准书》记汉武帝“布散钱财以赈贫民”,体现物质分配之义。宋代《朱子语类》有“如布散粟米”之喻,强调均等分发。

三、中医术语

指药物或气血在体内的输布运行。

文献佐证:

《伤寒论》称药效需“布散于经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论黄芪能“助营卫布散精气”,均属医学专业用法。


参考文献来源(依据学术规范标注):

  1. 《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2. 王充《论衡·说日篇》(中华书局校注本)
  3. 《史记·平准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五(中华书局刊本)
  5. 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医古籍出版社)
  6.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布散”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结合不同历史文献和语境可具体解析:

  1. 散布;传布
    指广泛传播或分散到各处。例如:

    • 《释名·释天》提到“夏曰昊天,其气布散,皓皓也”,形容夏季气息的弥漫。
    •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布散流言”即指散布谣言。
    • 《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也记载通过“布散流言”达到政治目的。
  2. 离散;分散
    表示事物或人群的分离、散开。如:

    • 《大戴礼记·用兵》描述夏桀、商纣暴政导致民众“布散厥亲”,即亲人离散。
  3. 分施;分发
    指将财物或资源分配给他人。例如:

    • 《元史·王约传》记载其将俸禄“布散姻族,外及贫士”,体现慷慨分施的行为。

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出处细节,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如、3、5)。

别人正在浏览...

襃厚北京科技大学本房鄙惨劲残泐差法承宣迟欠从政翠屏代号当制弹章登高而招耋寿东冲西突风月无边鸿致后唐鹄壳甲骨文简峻兼统交争解缨饥附记功忘过近门迥汉开锣扛荷旷代垒障两苏连阡寥邈理物谩辞名班名手闹翻天蟠旋窍牖起除清清鹊河驱侵若干师役束棘梳妆楼炭笔填写帖胁投阱下石危国汙德相妨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