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驱趁的意思、驱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驱趁的解释

犹驱赶。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驱趁制不禁,喧呼山腰宅。”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船吼》:“庚寅岁十一月朔, 西兴渡 以舟子不谨,驱趁渡人上沙太早,既而潮至,趋岸不及,溺死者近百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驱趁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雅色彩的复合动词,其含义可从字源与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驱逐追赶

    本义指驱赶并追逐目标,常见于古代农事或动物管理场景。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枣》载:“凡五果及桑,正月旦鸡鸣时,把火遍照其下,则无虫灾……常以驱趁。” 此处指用火光驱赶害虫。

  2. 督促行动

    引申为催促、促使行动。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中:“刘又指同怒曰:‘适我受困时,尔何不一助?’翁止之曰:‘尔欲驱趁我耶?’” 此处“驱趁”含逼迫、催促之意。

二、字源解析

三、语义演变

该词多见于宋元至明清文献,现代汉语已罕用,但仍在方言(如冀鲁官话)中保留“驱赶牲畜”或“催促劳作”的用法。其语义核心始终围绕“通过外力促使对象移动或行动” ,与单纯“驱逐”(如“驱虫”)相比,更强调动态的追逐过程或结果的达成。

四、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释义为“驱赶追逐”,引《齐民要术》为书证。

  2. 《近代汉语词典》(白维国主编):

    收录“驱趁”词条,标注其明清用例及方言存续现象。

五、同义词辨析

参考文献原文来源:

  1. 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四·种枣第三十》
  2.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二·刘姓》
  3. 《汉语大词典》第12册第23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4. 白维国《近代汉语词典》第1275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驱趁”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词义解析

  1. 词性结构

    • “驱”为左右结构,本义为赶牲口、快跑或赶走;
    • “趁”为半包围结构,此处作动词后缀,与“驱”结合后整体表达“驱赶”之意。
  2. 引文示例

    • 唐代杜甫《催宗文树鸡栅》:“驱趁制不禁,喧呼山腰宅”;
    • 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记载因驱趁渡人过早登岸,导致潮水突至的溺亡事件。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文用例,可参考杜甫诗集或宋代笔记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巴旦包络便益禀仰波委赤目大别名得旨东来紫气栋梁材断炊断纹琴顿足失色废阙風菜风树工细光致致贵金属韩杜汉圣黑窝宏器懽趣活活齎发击鼓鸣金经途九馆仙具狱谰词辽越烈考枚乘泡子炮子儿鹏擒迁乔亲和力群务仁誉三班六房绳板生诀摄扬时韵史赞水功説诨经太皞憛憛桃花浔王相微质沃潴庑金像阁向若而叹蚿蝝犀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