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离奇怪异。《庄子·齐物论》:“恢恑憰怪,道通为一。”亦作“ 恢诡譎怪 ”。《宋史·徽宗纪三》:“詔天下监司、郡守搜访巖谷之士,虽恢诡譎怪自晦者,悉以名闻。” 清 钱谦益 《书瞿有仲诗卷》:“凡天地之内恢诡譎怪,身世之间交互纬繣,千容万状,皆用以资为状,夫然后谓之有诗。”亦省作“ 恢譎 ”。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庄子解》:“ 庄子 为书,虽恢譎佚宕於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闔,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闕。” 明 高儒 《百川书志·传奇》:“《传奇》三卷, 唐 裴鉶 撰, 高駢 客也,皆神仙恢譎事。” 章炳麟 《訄书·学隐》:“故教之 汉 学,絶其恢譎异谋。”
“恢恑憰怪”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指事物或现象离奇怪异,常用于形容超乎寻常的荒诞、奇特状态。
“凡天地之内恢恑憰怪,身世之间交互纬繣,千容万状,皆用以资为状。”(清·钱谦益)
该成语强调“离奇怪异”的核心含义,需结合哲学语境理解其深层辩证思想,使用时注意读音和出处的准确性。
《恢恑憰怪》是一个中国古代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或思想异于常人,怪异古怪。
《恢恑憰怪》由两个部首组成:心(心字旁)和怪(奇怪字底部)。这个词共有16个笔画。
《恢恑憰怪》最早见于中国古代书法作品中,在晋代的《司马法》中首次出现。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人的思维或行为具有独特、怪异之处。
《恢恑憰怪》的繁体字为「恢恑憰怪」。
在古代,「恢恑憰怪」的写法略有不同。例如,在楚简中的写法为「恢恲憰怪」。这是由于古字形与现代有所差异。
他的见解常常令人恢恑憰怪。
恢恑憰怪并没有常见的组词。
近义词包括:奇特、离奇、古怪。
反义词包括:正常、一般、普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