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品秩的意思、品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品秩的解释

(1).官品与俸秩。《后汉书·皇后纪赞》:“其(公主)职僚品秩,事在《百官志》。” 唐 张乔 《送庞百篇之任青阳县尉》诗:“品秩台庭与,篇章圣主闻。” 宋 苏辙 《谢复官表》:“伏念臣忧患餘生,老病兼至;废黜虽久,尚霑品秩之餘。”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御营制度》:“其次大小官员扈从人等,皆按旗分品秩安立行帐。”

(2).泛指等第、次序。《书·舜典》“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唐 孔颖达 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品秩”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下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官制中的等级与俸禄制度(主要含义)

  1. 基本定义
    指古代官员的官品等级和对应的俸禄标准。它通过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区分官员的尊卑等级。例如汉代将俸禄分为“中二千石”“比二千石”等,俸禄与品级直接挂钩。

  2. 具体等级划分
    以汉代为例,品秩从高到低包括:

    • 上公、公(最高等级)
    • 中二千石(九卿级别,月俸180斛谷)
    • 二千石(月俸120斛谷)
    • 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等。
  3. 功能与意义
    品秩不仅是经济待遇的体现,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直接影响官员的礼仪、服饰、车马等待遇。


二、泛指等级与次序(引申含义)

在非官制语境中,“品秩”可表示事物或伦理关系的等级次序。例如《尚书》注疏提到“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如父母兄弟的伦理次序)也可称为品秩。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品秩制度,可参考《百官志》类史书或权威历史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品秩的意思

品秩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身份、名望等。它可以用来评定一个人或事物的品质和等级,以及其在群体中的地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品秩的拆分部首是品和禾,其中品的部首是口,禾的部首是禾。它们的笔画分别是5画和5画。

来源和繁体

品秩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虞夏书·禹贡》:“予典百祀,丕于执事。庶绩四方,显于域里。俾鳏寡之人,有以就食;孤独之老,有以结织;小儿之穷,有以食养。各有所长,可以合思,修文教以未艾。勒之朱坠,无劳念哉!无忝厥志,艺有品秩。”

在繁体字中,品秩的写法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品秩是用不同的形状表示的。例如,在商代的“金文”中,品以“口”形状表示,秩以“禾”形状表示。

例句

1. 他由于在工作中表现出色,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品秩。

2. 在这个社交圈子里,地位高的人享有更高的品秩。

3. 她的家族世代保持着高品秩,是这个地区的名门望族。

组词

品质、品行、等级、地位、身份、名望、声望等。

近义词

地位、身份、等级、名望、声望等。

反义词

低下、卑微、贱质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