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率而简略。《庄子·天运》:“食於苟简之田,立於不贷之圃。”《汉书·董仲舒传》:“其心欲尽灭先王之道,而顓为自恣苟简之治。” 谢觉哉 《“反裘负薪”》:“后者要我们深入地有计划地创造,不能苟简,建设的道路上,不容许皮相,也没有可徼倖取到的便宜。”
“苟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gǒu jiǎn,其核心含义为草率简略、因循简陋,多用于形容做事或态度不够严谨、敷衍了事。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处理事务或制定规则时,只追求表面完成,缺乏深入思考和精细规划,带有“敷衍”“将就”的贬义色彩。例如《汉书·董仲舒传》提到“自恣苟简之治”,即批评治理方式草率。
词源与经典引用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天运》:“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 此处“苟简”形容田地粗放耕种,未精心打理,引申为对事物的轻率态度。
现代汉语中,“苟简”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讨论。例如谢觉哉在《反裘负薪》中强调:“不能苟简,建设的道路上不容许皮相”,指出需避免草率行事。
该词多用于批评性语境,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其贬义程度。例如:“这份报告过于苟简,缺乏数据支撑”。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庄子》等文献,或通过权威词典查询具体用例。
《苟简》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苟”是由“艹”和“固”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1个笔画。而“简”由“竹”和“简”两个部首组成,共有8个笔画。
《苟简》一词在古代并没有明确的来源。它的本意是指速成、迅速,后来引申为偷工减料、敷衍了事的意思。
繁体字中,“苟”字的写法为「苟」,而“简”字的写法为「簡」。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其中,“苟”字的古代写法为「芧」,而“简”字的古代写法为「筧」。
1. 他对工作态度苟简,从来不肯真心投入。
2. 做事不能苟简,要尽心尽力去完成。
苟合、苟且、苟且偷生、简略、简明、简化。
草率、敷衍、偷工减料。
认真、细致、慎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