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以己之才智曲从无道之君。 汉 扬雄 《法言·重黎》:“或问 淳于越 曰:‘伎曲,请问。’曰:‘ 始皇 方虎挒而梟磔,噬士犹腊肉也, 越 与亢眉,终无挠辞,可谓伎矣。仕无妄之国,食无妄之粟,分无妄之橈,自令之閒而不违,可谓曲矣。’” 李轨 注:“橈,橈时策也。自令与 始皇 併心为无道。”
“伎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1. 基本释义
“伎曲”指以自身才智曲意逢迎无道之君主,含有“为保全自身或利益而妥协”的贬义色彩。其中:
2.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的《法言·重黎》,文中以“伎曲”评价战国策士淳于越:
“仕无妄之国,食无妄之粟,分无妄之桡……可谓曲矣。”
李轨注:“桡,桡时策也。自令与始皇併心为无道。”
意为淳于越虽知秦政暴虐,仍选择依附秦始皇,体现了才智与立场的矛盾。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形容士人在乱世中委曲求全的生存策略,现代汉语中已罕见。需注意其与“技痒”(急于展示才能)、“伎俩”(手段)等词在语义和用法上的区别。
《伎曲》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一种艺术形式,即曲艺与戏曲的结合。具体来说,伎曲是指在曲艺表演中融入戏曲元素,为观众呈现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形式。
《伎曲》的部首是“人”字旁,表示与人相关的事物。它的总笔画数为11。
《伎曲》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是用来形容一种艺术形式。在繁体中,它的写法是「伎曲」,与简体有轻微的差别。
在古代汉字中,伎曲的写法与现代稍微有所不同。它的古代写法为「伎」和「曲」的合体字,上面是“人”字旁的部分,下面是“曲”字的部分。
1. 去年我们班上演了一台《伎曲》,大家都非常喜欢。
2. 这部电影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有着独特的伎曲风格。
1. 伎术:指某种技巧或特殊的才能。
2. 伎俩:指用手段和技巧来达到某种目的。
相似的词语有:戏曲、曲艺、杂技。
相反的词语有:纯音乐、纯舞蹈、纯话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