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成都平原的意思、成都平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成都平原的解释

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冲积扇组成。在四川盆地西部,以都江堰市为顶端。面积约9100平方千米。海拔600米左右。有都江堰灌溉工程。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成都平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地理单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以成都市为中心,北起德阳绵竹市,南至乐山五通桥区,总面积约1.88万平方公里。其名称源于古蜀国时期,因蜀郡治所“成都”得名,历史上又称“川西坝子”或“天府之国”。

从地理特征看,成都平原是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冲积形成的扇形平原,海拔450-750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农耕区,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水系呈纺锤状分布,兼具灌溉与防洪功能。

在历史文化层面,《华阳国志》记载该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自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后,逐步发展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农业典范区。现代地理学界定其范围为龙泉山与龙门山之间的第四纪冲积平原,涵盖成都、德阳、绵阳等8市37县。

作为国家级经济区,成都平原承载着西南交通枢纽、科技创新中心和商贸物流基地的职能,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8万亿元,占四川省经济总量的48%以上。该区域的文化遗产包含三星堆遗址、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级文化景观。

网络扩展解释

成都平原,又称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话称“川西坝子”),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冲积平原,总面积约1.881万平方公里。其范围涵盖成都市各区县及德阳、绵阳、雅安、乐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区域,整体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约600米,地表平坦,坡度仅3%-10%。

核心特征

  1. 地理成因
    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8个冲积扇重叠形成,基底为白垩纪至第三纪碎屑岩,表层覆盖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土壤肥沃。龙门山与龙泉山之间的断陷盆地为平原发育提供了地质基础。

  2. 自然条件

    •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6.1℃,降水充沛,受龙门山地形抬升影响显著。
    • 水系:河网密集,平均每2.5公里有一条河流,都江堰水利工程保障了灌溉系统。
  3. 人文与经济
    农业发达,盛产水稻、油菜、甘蔗等,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人口稠密,城市群集中,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范围争议

部分资料提及面积约9100平方公里(如、6),可能与统计范围差异有关。广义成都平原北起江油,南至乐山,而狭义范围通常指以都江堰为顶端的核心区域。

别人正在浏览...

把绝变成波害搏撠彩塑陈词初婚唇干口燥翠鬟大苏调补玎珰响冻瘃读学二缶钟惑凡伦蜚短流长纲领干舆供吐怪怨含羞纥络鹤瘦虹裳花嘴灰布回软角巾东路精邃畸羡讵肯军角军用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梁粝里夫眇小明沟鮎鱼上竹竿霓裳羽衣曲凝冰频句潜科学千字文器满意得任选荣利软答剌傻虎虎时暮四维同年而语通天彻地退安拖家带口突轶相碰鶱鶱咸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