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朝 梁武帝 指令给事郎 周兴嗣 用一千个不同的字编写的文章。四字一句,对偶押韵,便于记诵,后来用为儿童启蒙读本。以后又有注释、续编和改编本多种。参阅《六艺之一录》卷一六八、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千字文》。
(2).法帖名。古人重 王羲之 书法,以 王 字集《千字文帖》, 南朝 陈 智永 、 唐 欧阳询 、 虞世南 、 褚遂良 、 孙过庭 、 张旭 、 李阳冰 和 怀素 皆有临本。亦省称“ 千文 ”。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论虞书千文》:“闻 曾 家所藏 虞 帖,未曾见,但前辈写《千文》如 智永 辈,不正即草,未有以行书写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世传 智永 写《千文》八百本。”参阅《三希堂法帖》第一册。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启蒙教材,其含义和特点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 《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期由官员周兴嗣编纂的四言韵文,全文共250句,每句4字,采用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作为古代三大蒙学经典之一,它既是识字课本,也是涵盖天文、地理、伦理等知识的综合性读物。
二、核心特点
三、历史意义 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体系化启蒙教材,《千字文》自隋唐起流行1300余年,不仅帮助儿童识字,更通过成语典故(如“孤陋寡闻”)传递传统文化价值观。其“千字不重”的编纂难度,展现了汉字的丰富性和古人的智慧。
示例解析 首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玄”指天空的深青色,“黄”象征土地颜色,“洪荒”描述宇宙初开的混沌状态。短短八字即勾勒出古人对世界起源的认知框架。
(完整原文及注释可参考、5、6、9、10等来源)
《千字文》是一篇古代汉字学习的经典课文,其文字内容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它通过编排儿童学习汉字的基础知识,包括拼音、部首、笔画等,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字文》中的汉字分别由不同的部首和笔画组成。部首是汉字的组成要素之一,代表了汉字的意义;笔画则是汉字书写的基本元素。
《千字文》是我国北宋时期(960-1279)的文化名著,由苏轼所作。他根据古代汉字学习的需要和教育实践经验,编写了这篇课文,旨在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汉字。
《千字文》的繁体版本是指使用繁体字书写的千字文。繁体字是中国汉字的传统书写方式,它在结构和形态上与简体字有所不同,但仍保留了古代汉字的风采。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古代汉字的结构更加复杂,笔画较多且繁琐。古时候的汉字书写需要注意字形的丰满和笔画的顺序,以保持字体的整体美感。
以下是一些《千字文》中的例句: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渊渟岳峙,宇宙锴荡。
千言万语、四字词语、百家姓、千头万绪、百思不解等。
《千字文》的近义词有《千字经》、《千字训》。
《千字文》暂无明确的反义词。
摆荡镳杀操坪碜碜诚意吃斋吹擂春熙寸善片长刀切订盟地震震级风路高居工作站构煽鼓吹部含靁含明隐迹皓带蕙荃毁瘵秽浊僭礼饺子家行迹痕吉庆花耤田考验渴而穿井款东款型掠过乐天派眉头眼尾米粒母牛囊虚婥婥蟠委错紾披屋器岸磎鼠曲附峮嶙屈桥衰痿霜发霜皮肆觐四业悚恧弹性势能条件转向语句拖腔危冠无际无彝酒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