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岂肯。《后汉书·仲长统传》:“彼之蔚蔚,皆匈詈腹诅,幸我之不成,而以奋其前志,詎肯用此为终死之分邪?” 唐 韩愈 《石鼓歌》:“中朝大官老於事,詎肯感激徒媕娿。” 明 方孝孺 《东河驿值雪次茅长史白战体韵》:“乘兴伸眉且一笑,人生飢寒非不幸。莫将诗句效 苏公 , 淮阴 詎肯儕 噲 等。”
“讵肯”是一个文言词汇,读音为jù kěn,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该词权威释义来源为《汉语大词典》,但因属古语,现代需谨慎使用,避免语境混淆。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韩愈诗作等文献原文。
《讵肯》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迷惑、疑惑、难以置信”,表示不相信或怀疑某种事物的真实性或可信度。
《讵肯》的部首是讠 (讠部)。
《讵肯》总共有12个笔画。
《讵肯》是一个古代汉字,出现在《说文解字》中。
《讵肯》的繁体字是「訐肯」。
在古时候,汉字《讵肯》的写法有一些变化,一种常见的写法是将「讠」部分写成「言」,另一种写法是将「肯」部分写成「龹」。
1. 别人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感到十分讵肯。
2. 面对这个不可思议的事实,我心中充满了讵肯。
1. 讵疑(jù yí):表示怀疑、不敢相信。
2. 讵言(jù yán):指抨击、批评他人的言论。
3. 讵议(jù yì):表示对某个问题提出疑虑或批评。
1. 怀疑、疑惑、疑问
2. 疑心、疑虑、猜疑
相信、确信、信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