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都平原的意思、成都平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都平原的解釋

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沖積扇組成。在四川盆地西部,以都江堰市為頂端。面積約9100平方千米。海拔600米左右。有都江堰灌溉工程。農業發達,號稱“天府之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成都平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地理單元,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以成都市為中心,北起德陽綿竹市,南至樂山五通橋區,總面積約1.88萬平方公裡。其名稱源于古蜀國時期,因蜀郡治所“成都”得名,曆史上又稱“川西壩子”或“天府之國”。

從地理特征看,成都平原是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沖積形成的扇形平原,海拔450-750米,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獨特的地理條件使其成為長江上遊最大的農耕區,土壤以紫色土為主,水系呈紡錘狀分布,兼具灌溉與防洪功能。

在曆史文化層面,《華陽國志》記載該平原“沃野千裡,號為陸海”,自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後,逐步發展為“水旱從人,不知饑馑”的農業典範區。現代地理學界定其範圍為龍泉山與龍門山之間的第四紀沖積平原,涵蓋成都、德陽、綿陽等8市37縣。

作為國家級經濟區,成都平原承載着西南交通樞紐、科技創新中心和商貿物流基地的職能,2023年地區生産總值突破3.8萬億元,占四川省經濟總量的48%以上。該區域的文化遺産包含三星堆遺址、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級文化景觀。

網絡擴展解釋

成都平原,又稱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話稱“川西壩子”),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沖積平原,總面積約1.881萬平方公裡。其範圍涵蓋成都市各區縣及德陽、綿陽、雅安、樂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區域,整體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約600米,地表平坦,坡度僅3%-10%。

核心特征

  1. 地理成因
    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8個沖積扇重疊形成,基底為白垩紀至第三紀碎屑岩,表層覆蓋第四紀松散沉積物,土壤肥沃。龍門山與龍泉山之間的斷陷盆地為平原發育提供了地質基礎。

  2. 自然條件

    •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6.1℃,降水充沛,受龍門山地形擡升影響顯著。
    • 水系:河網密集,平均每2.5公裡有一條河流,都江堰水利工程保障了灌溉系統。
  3. 人文與經濟
    農業發達,盛産水稻、油菜、甘蔗等,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人口稠密,城市群集中,是西南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

範圍争議

部分資料提及面積約9100平方公裡(如、6),可能與統計範圍差異有關。廣義成都平原北起江油,南至樂山,而狹義範圍通常指以都江堰為頂端的核心區域。

别人正在浏覽...

擺張比雠禀仰草奏盛水不漏黜除雛形從谀耽色妒嫮頓楊方臘起義紡絲風星剛酷高溫作業貢市詭形奇制鬼責國慶節顧傭和哄鶴峙昏替昏姻火踏子扈衞交泰殿階層街坊蒯缑練功靈帳旅見率儉毛氂摹拓粘皮帶骨排媢平帖旗扁銀兩欽尚窮途汽水弱手三良臣山墟聖典石島市亭雙廟跳花推方文思歍歑無咎五蛇項城鄉物鹹水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