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堞的意思、城堞的详细解释
城堞的解释
(1).城上的矮墙。 汉 贾谊 《新书·春秋》:“及 翟 伐 卫 ,寇挟城堞矣。” 唐 元稹 《欲曙》诗:“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备上》:“城堞亦名城垜,以躲身为义也。不能躲身则如勿堞。堞不宜太高,高则掷石无力;堞口不宜太狭,狭则碍於击贼。”
(2).泛指城墙。 唐 白居易 《大水》诗:“ 潯阳 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閭阎半漂荡,城堞多倾坠。” 宋 苏舜钦 《诣匦疏》:“闻 河东 地大震裂,涌水,坏屋庐城堞。” 康有为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霽明虹。”
词语分解
- 城的解释 城 é 围绕都市的高墙:城墙。城池。城圈。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城楼。城堞(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儿墙”)。城垛。 都市:城市。城镇。城府(a.城市及官署;b.喻待人处世的心机,如“胸
- 堞的解释 堞 é 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城堞。雉堞。堞楼。堞口。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城堞”是古代城墙建筑中的防御结构,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城堞(chéng dié)指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矮墙,又称“女墙”或“城垛口”。其功能是供守城士兵隐蔽身体、观察敌情,同时通过垛口进行射击或投掷防御。
二、结构与功能
- 形制特点:堞墙高度通常较低(约1-1.5米),顶部设有方形或锯齿形垛口,既能遮挡敌方视线,又便于守军作战。
- 防御用途:士兵可依托堞墙躲避箭矢,并通过垛口用弓箭、滚石等反击攻城者。
三、文献例证
- 汉代贾谊《新书·春秋》记载:“寇挟城堞矣”,描述敌军逼近城墙的情景。
- 唐代元稹《欲曙》诗云:“片月低城堞,稀星转角楼”,以城堞为意象描绘夜色。
- 清代魏源《城守篇》详细论述了城堞的建造标准,强调其高度和宽度需符合实战需求。
四、延伸含义
“城堞”有时也泛指整段城墙,如白居易《大水》诗中“城堞多倾坠”即指城墙损毁。
城堞是兼具实用性与建筑美感的古代城防设施,既见于军事著作,也常被文人用作诗歌意象。
网络扩展解释二
《城堞》这个词源于古汉语,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城墙上的防御设施。下面来拆分一下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城(中部部首为土,总计5画),堞(中部部首为土,左边部首为土,总计12画)。在繁体字中,城堞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城堞在古汉字中的写法可能会略有变化。
以下是几个关于城堞的例句:
1. 城堞上的射箭手保护着城市免受敌人的侵袭。
2. 城堞的高度和坚固程度对城市的防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和城堞相关的词汇有:城墙、堡垒、防御工事等。这些词可以用来描述城堞的特点或类似的结构。
至于近义词和反义词,城堞的近义词可能包括:城垛、城防等。反义词的选择可能有限,因为城堞是一个特定的词汇,很难找到一个完全相反的词汇。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