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防风粥的意思、防风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防风粥的解释

用防风草和大米一起煮成的稀饭。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防风粥》:“ 白居易 在翰林,赐防风粥一甌,剔取防风得五合餘,食之口香七日。”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榜书》:“《云峯山石刻》体高气逸,密緻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穠姿逸韵,当如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防风粥是一种具有特定食疗功效的传统药膳,其名称由主料“防风”与烹饪形式“粥”组合而成。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药膳文化进行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防风

    指中药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其名称源于《神农本草经》,意为“防御风邪”。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强调其祛风解表的特性(来源:《中华本草》)。

  2. 汉语中泛指用谷物加水熬煮的糊状食物。《说文解字》释为“糜也”,《康熙字典》引《周礼》注“厚曰饘,稀曰粥”,体现其饮食文化渊源(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防风粥的完整释义

防风粥是以防风为主要药材,配伍粳米(或小米)等谷物熬制的药膳。其核心功效为:


三、传统配伍与原理

经典配方常配伍生姜、葱白以增强散寒效力,或佐以黄芪补气固表。此配伍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理论,防风为君药驱邪,谷物为臣药护胃,实现“祛风不伤正”(来源:《中医食疗学》)。


四、文化背景

防风粥属“药粥”范畴,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唐代《食疗本草》已有“药食同源”记载,宋代《太平圣惠方》收录八十余种药粥方,防风粥为典型代表(来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药膳大典》)。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
  2.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华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孟诜(唐). 《食疗本草》. 敦煌遗书复原本.

网络扩展解释

防风粥是一种传统药膳,具有明确的药用价值和历史渊源。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防风粥是以中药防风为主要原料,搭配粳米(或大米)、葱白等煮制的药膳粥品。其名称直接来源于核心药材“防风”。

二、历史典故

最早记载见于唐代文献,《云仙杂记》记录了白居易在翰林院获赐防风粥的轶事,食用后“口香七日”。清代康有为在书法论著中,更以“食防风粥,口香三日”比喻艺术作品的余韵。

三、药用组成与功效

  1. 核心成分

    • 防风(10-15克):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以东北产“关防风”品质最佳,具有祛风解表、止痛的功效。
    • 辅料:葱白2茎增强散寒作用,粳米调和药性。
  2. 主要功效

    • 散寒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畏寒、头痛
    • 祛湿止痛:缓解风寒湿痹导致的关节酸痛
    • 调理肠胃:改善肠鸣泄泻症状。

四、适用人群

特别适合外感风寒初期、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及易受风寒腹泻者,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五、制作方法

  1. 煎煮防风与葱白取药汁
  2. 粳米煮至半熟后加入药汁
  3. 熬制成稀粥温服。

注:部分网络资料提及“防风粥”作为成语比喻预防措施(如),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医药文献,建议以药膳解释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砭庸鍼俗鄙词兵棋参款代购大来东华门斗鸡走狗饿馁斧画共事怪咤归移姑婆古式行鍼化行縠帛昏第家絫千金,坐不垂堂监锢积劳晶饼警旦精神衰弱旧名酒晕妆酒战济运吉宅刻辞莱妇来王老是磊落不凡凉宇美色排签蟠木朽株盘陀遣斥谦弱起马牌顷步轻物侵用栖梧三亲四眷山亭杀身生天审判官撕捋嗣事蒐閲所向皆靡外编威虐乌纱帽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