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曲之木,朽烂之根。比喻无用之材。株,树根。 唐 骆宾王 《上李少常伯启》:“ 宾王 蟠木朽株,散樗贱质,墙面难用,灰心易寒。”参见“ 蟠木 ”。
“蟠木朽株”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字面指盘曲的树木(蟠木)和腐朽的树根(朽株),比喻无用之材,常作自谦或贬义使用。其中“株”特指树根,而非树干或树枝。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唐代骆宾王《上李少常伯启》中的“宾王蟠木朽株,散樗贱质,墙面难用,灰心易寒”,作者以此自喻才能平庸,表达谦逊。
3. 结构与用法
4. 补充说明
该成语属于生僻词汇,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近义词如“朽木不可雕”,但“蟠木朽株”更强调因形态扭曲和腐朽导致的无用性。
蟠木朽株是一个有着浓厚诗意的成语,形容一颗腐朽的树木。该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包括“蟠”、“木”、“朽”、“株”。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以及例句。
拆分部首:虍、mua-r、又
笔画:20
来源:本义为“盘绕、弯曲”。在成语中用来形容树木的蔓延纠结。
繁体:蟠
拆分部首:木
笔画:4
来源:本义为“树木”。在成语中代表着树干。
繁体:木
拆分部首:月、几
笔画:6
来源:本义为“腐烂、变质”。在成语中用来形容腐朽的树木。
繁体:朽
拆分部首:木、十
笔画:8
来源:本义为“植物的单位”,这里指一根树木。
繁体:株
古时候汉字写法:蟠木朽株
例句:霜雪纷飞的冬天,我乘坐着马车驶过一片草原,不由得被一蟠木朽株吸引住了目光,它仿佛是大地孤寂的见证。
组词:蟠根错节、腐朽不堪、朽木不可雕也
近义词:朽木不可雕也
反义词:百年参天、茁壮成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