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警旦的意思、警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警旦的解释

报晓。警,通“ 惊 ”。 南朝 齐 王俭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三兆戒辰,八鸞警旦。” 宋 邵雍 《诫子吟》:“鷄能警旦,马能代行,犬能守御,牛能力耕。” 明 高启 《寓感》诗之二:“鷄鸣一警旦,阳乌已东升。” 金松岑 《心声》:“於斯时也,僝焉媮息,简焉不得日,乃有警旦之士,唤大魘而使之觉,攄血泪,茹古愤,引吭长叹,一啸百应,冷然得秋晓之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警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警旦”指“报晓”,即黎明时分的报时行为。其中“警”通“惊”,意为惊醒、唤醒。例如鸡鸣声被视为“警旦”的典型表现。

  2. 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齐王俭的《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三兆戒辰,八鸾警旦。”,描述仪式中鸾鸟报晓的场景,具有庄重色彩。

  3. 历史用法举例

    • 宋代:邵雍《诫子吟》中“鸡能警旦”,以鸡鸣象征警示与勤勉。
    • 明代:高启《寓感》诗“鸡鸣一警旦,阳乌已东升”,借报晓表达时光易逝。
    • 近代:金松岑《心声》用“警旦之士”喻指唤醒世人的先驱者。
  4. 字义拆解

    • 警:本义为戒备、警觉,此处假借为“惊”,强调打破沉寂的唤醒作用。
    • 旦:指天亮、早晨,如“通宵达旦”,与时间概念紧密相关。
  5. 总结
    “警旦”从具体报晓行为延伸出警示、觉醒的抽象含义,常见于古典文学,借自然现象喻示哲理或抒发情感,近代亦用于比喻思想启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警旦》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警旦》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警戒、警惕”的意思。它是新时期新创造的汉字词汇。

拆分部首和笔画

《警旦》的部首是“言”,它的拆分笔画是17画。

来源

《警旦》一词来源于现代汉语的创新。在传统的汉字词汇中,没有这个词。它是在现代社会中根据需要新创造的。

繁体

《警旦》的繁体字形式为“警旦”。

古时候汉字写法

由于《警旦》是新创造的汉字词汇,所以在古时候是不存在的,因此没有对应的古代汉字写法。

例句

1. 在执行任务时,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旦,以确保安全。

2. 他对新环境非常警旦,很快适应了工作。

组词

警报、旦角、警惕、旦夕

近义词

警惕、戒备、警觉

反义词

放松、大意、忽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