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的意思、杀身的详细解释
杀身的解释
舍生;丧生。《墨子·兼爱中》:“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史记·楚世家》:“杀生以明君,臣之愿也。” 唐 卢纶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诗:“岂言沉族重,但觉杀生轻。”《水浒传》第四回:“提辖恩念,杀身难报。”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 明 末,真有被谣言弄得遭杀身之祸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李泌 的归隐是要避免杀身的灾难。”
词语分解
- 杀的解释 杀 (殺) ā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 消减:杀风景。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 收束:杀价。杀尾。 勒紧,扣紧:杀车。 用在动词
- 身的解释 身 ē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败名裂
网络扩展解释
“杀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舍弃生命或丧失生命,通常与崇高的道德追求或极端情境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字面意义:指主动或被动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即“舍生”或“丧生”。
- 语境延伸:常与“成仁”“报国”等词搭配,强调为正义、信仰或他人利益牺牲生命的行为(如“杀身成仁”)。
2.古典文献中的使用
- 《墨子·兼爱中》提到“杀身而为名”,表明古代已有为名誉或理念牺牲生命的观念。
- 《史记·楚世家》中“杀生以明君”则通过舍弃生命以彰显忠诚。
3.常见用法与示例
- 成语搭配:如“杀身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指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 文学引用:唐代卢纶诗句“但觉杀生轻”、《水浒传》中“杀身难报”等,均体现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 现代示例:网页提到岳飞、马丁·路德·金等人物,但需注意此类例证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
4.注意区分
- 主动牺牲:如“杀身成仁”强调自愿为道义献身。
- 被动丧生:如“自杀身亡”可能仅指结束生命,不涉及道德属性。
5.造句参考
- “乱世中,志士杀身以明志,成就千古忠名。”
- “他因蒙冤而杀身,令人扼腕。”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典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墨子》《史记》等原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杀身
杀身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杀”和“身”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为“木”和“身”,拆分笔画为4画和7画。
来源
“杀身”一词最早出自于《论语·阳货》:“东野为阳肆,杀身以成仁。”意思是为了做到仁爱的境界,要以牺牲自己来达到。后来,这个词衍生出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在文学作品中,杀身多指为了某一伟大目标或理想而去牺牲自己。
繁体
繁体字“杀身”的写法为「殺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杀身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在其作品中将“杀”字写成“殺”,但其他时代的作品中多数仍然是“杀”字的写法。
例句
1. 他为了救人不惜杀身。
2. 为了圆梦,他决定杀身成仁。
组词
杀人、自杀、杀害、杀气、杀手
近义词
舍身、殉身、牺牲、奉献
反义词
保身、自保、活下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