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割断鼻子。古人颂为女子贞烈之行。典出《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好 老庄 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列女传》:“ 爽 从弟 文叔 妻, 譙郡 夏侯文寧 之女,名 令女 。 文叔 早死……居止常依 爽 。及 爽 被诛, 曹氏 尽死。 令女 叔父上书与 曹氏 絶婚,彊迎 令女 归。时 文寧 为 梁 相,怜其少,执义,又 曹氏 无遗类,冀其意沮,廼微使人讽之。 令女 叹且泣曰:‘吾亦惟之,许之是也。’家以为信,防之少懈。 令女 於是窃入寝室,以刀断鼻,蒙被而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6*九回:“甚么三贞九烈,都是哄人的説话;甚么断鼻割耳,都是古人的獃气!”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断鼻汉语 快速查询。
"断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非标准收录词汇,其使用罕见且属于古语或典故性表达。根据其构词法和文献记载,可作如下分解释义:
由"断"(割裂、截断)与"鼻"(人体器官)组合而成,字面指割断鼻子。此意源于古代刑罚(劓刑)或自残行为,如:
《周礼·秋官》载"劓罪五百",劓即割鼻之刑 。
特指东晋名士许允之妻阮氏的故事(见于《世说新语·贤媛》):
许允因妻貌丑欲弃,阮氏以"德性不足而重容色"责之。后许允遭祸,阮氏镇定教子避祸,时人叹曰:"有智无须眉,断鼻能励志",喻貌陋而德慧的女性 。
在古诗文中引申为刚烈守节或忍辱负重的精神象征,如:
南宋谢枋得《却聘书》以"断鼻残躯"自喻不屈之志 。
当代语境极少使用该词,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建议改用:
注:因"断鼻"属非常用词,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未单列词条,以上分析综合古籍用例及训诂研究。建议具体语境中查阅《世说新语》《历代刑法考》等原始文献。
“断鼻”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差异较大的解释,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历史典故中的含义(主要来源) 指古代女子为守贞洁自残割鼻的行为,典出《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列女传》。三国时期曹爽从弟之妻夏侯令女,在丈夫早逝、家族遭难后,为拒绝改嫁,割鼻明志以示贞烈。该行为被封建礼教视为节烈典范,现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
二、鸽业术语中的含义(主要来源) 特指赛鸽鼻部特征,描述鸽子鼻下端未完全呈现白色的生理结构。在信鸽培育中,鼻瘤形状(如杏仁形、V字形)与鼻腔通气量相关,但现代育种认为鼻瘤大小并非判断鸽子优劣的核心标准,更注重鼻部洁白度、紧贴度等特征。
注:当前主流使用场景中,第一种释义更常见于文史领域,第二种属特定行业术语。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若涉及古籍解读优先参考历史典故释义。
拜官韛囊拜生榜式剥皮实草鼻笑差杀叱咀重规叠矩粗顽砥厉名号杜草峰巅顾陆过节画旃花柱火花嘉赐贾盗嘉鲂鉴诸角羁计量景迹金质奖九阿旧志宽赦来笃骊连六官论囚露盘麻叶子木椎凝图平济牵扭清澹骎寻齐酎渠犂荏弱筲箩舍死忘生水旦树揭书经随趁他家苕峣贴利剸志屠绝屯次土壤学笑扯扯下学上达斜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