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2).抄写佛经。 唐 王梵志 《寻常勤念佛》诗:“寻常勤念佛,昼夜爱书经。”
《书经》是中国古代重要典籍《尚书》的别称,在汉语词典角度可作如下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书经》即《尚书》,"书"指记载,"经"意为经典。其本义是"上古之书",特指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官方历史文献汇编,记录了从尧舜禹至春秋时期的典章、训诂、誓命及史事,被儒家尊为"五经"之一(《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
二、别称来源
"书经"之称始于汉代独尊儒术后。因《尚书》被确立为儒家核心经典,"经"字凸显其权威性(《说文解字》释"经"为"织纵丝",引申为根本准则)。汉代以降,学者多沿用"书经"代指《尚书》,如《汉书·艺文志》载"《书》之所起远矣",郑玄注《周礼》称引"书经"。
三、文化地位
作为中华文明早期政治思想的源头,《书经》系统保存了"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治国理念(《尚书·康诰》),其"典谟训诰"文体成为后世公文范式。历代注疏如孔颖达《尚书正义》、蔡沈《书集传》均强调其"垂世立教"的经典价值(《四库全书总目·经部书类》)。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古籍原始文献无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遵循学术规范。现代研究可参考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公开文献)
“书经”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基本定义
书经是《尚书》的别称,为儒家“五经”之一(与《诗经》《易经》等并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官方历史文献汇编,记录了虞、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典章、政令及君臣言论。
内容组成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涵盖典(法典)、谟(谋略)、训(训诫)、诰(文告)、誓(誓词)、命(命令)六种文体,内容涉及政治制度、治国理念及历史事件。
版本流传
唐代文献中偶见“书经”指代佛经抄写行为,如王梵志诗句“昼夜爱书经”。此用法属引申义,非主流含义。
作为儒家核心经典,《书经》蕴含古代政治哲学与修身治国思想,不仅是研究上古史的重要资料,也对后世儒学发展影响深远。
如需深入解读具体篇章或版本争议,可参考《十三经注疏》等权威典籍。
安常习故翱游榜服避雷针俦伦炊事员爨演大疮大帝敌衡二尺半高差贯输河华河厅和钟花雨护城壕回翼狐祥寄顿捷克人接壤抗章看涨苦艾榔榔兰襟连棣良国六通六义乱气咪唑拇骈囊底才拟程佞险弄水喷嘴劈地牵盐前箸樵蒸齐伦穹碑人据惹眼日注三不留神应深中肯綮使鹤水旗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搨本塔庙嘽啍外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