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业迹;行迹。 晋 夏侯湛 《鲍叔像赞》:“遥遥景迹,君子攸钦。”《隋书·炀帝纪上》:“太守每岁密上属官景迹。”
(2).赤头蝇的别名。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尤忌赤头,号为景迹。”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上·蝇》:“《酉阳杂俎》:蝇赤头者号为景迹。”
景迹(jǐng jì)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色彩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行为与事迹
指人的行为表现或生平事迹,多含贬义。
例:《金瓶梅词话》第九三回:“这陈经济把枕箱内景迹人所犯之事,告诉一遍。”此处“景迹人”指有犯罪前科者。
痕迹与踪迹
引申为事物遗留的痕迹或线索。
例:古籍中常见“查其景迹”的表述,意为追查遗留的踪迹(《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景”本义为日光,引申为“形影”;“迹”指足迹、痕迹。复合后强调“行为留下的印记”。
元代法律文书已见“景迹人”指代有案底者(《元典章·刑部》),明清小说沿用此义,现代汉语中渐少用。
释义为“事迹;行为”,标注其多用于贬义语境。
第九三回用例佐证其历史语用。
分析“景迹人”在元明律法中的特定含义。
结语
“景迹”作为历史词汇,承载了古代对行为记录的审视态度,其语义聚焦于“可追溯的行为印记”,尤重道德或法律层面的评价。现代使用虽少,但对理解古典文献与社会文化仍有重要价值。
“景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业迹;行迹
指人的生平事迹或行为踪迹,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晋代夏侯湛在《鲍叔像赞》中提及“遥遥景迹,君子攸钦”,《隋书·炀帝纪》也有“太守每岁密上属官景迹”的记载。这一用法多用于形容人物的功绩或行踪轨迹。
赤头蝇的别名
在生物学语境中,“景迹”指一种头部呈赤色的蝇类。宋代欧阳修在《憎苍蝇赋》中写道“尤忌赤头,号为景迹”,清代厉荃的《事物异名录》也提到相关说法。
读音与补充说明
爱根边营惨舒馋滴滴谶辞冲波传诂处业大溜躭思倒崩孩儿东庄图贰日二王服官附膻逐腥纲纪四方惯事海骂赫赫之功横疾画骨火躁江沱奸谋鸠财快人快事匡诤另请高明马扁马队谩怠眇忽牧令尼庵破国倾赏勤厉扫笆沈恩生料谁个水清无鱼顺古说明文淑质素波岁历堂戏拓手停涵屠僇屠破亡是公文款舞末贤言先游枭族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