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榜式的意思、榜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榜式的解释

(1). 清 代对 满洲 大学士的称呼。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国朝官制》:“国初,内三院 满洲 大学士谓之榜式,乌金超哈官(指 满洲 汉 军)大学士亦称榜式。”

(2). 清 代官名,笔帖式的旧称。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笔帖》:“《皇朝通攷》‘ 天聪 二年,设六部官,其办事笔帖式,各酌量繁简补授,凡称榜式俱著停止,称为笔帖式。’案:据此则榜式为笔帖式之旧称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榜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词汇,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官职制度(来源:《清史稿·职官志》) 清初将"巴克什"(满语学者称谓)改称"榜式",授予精通满汉文化的文臣,如达海、范文程等重臣曾获此称号。此官职在顺治年间成为文臣最高荣誉头衔,康熙后逐渐废止。

二、文书格式(来源:《汉语大词典》) 作为文书学术语,"榜式"指官方告示的标准格式,包含三个要素:

  1. 抬头格式:需顶格书写"奉旨"或"谕令"字样
  2. 正文规范:采用四六骈体,段末加"钦此"结语
  3. 落款要求:须注明颁布衙门及主官画押

三、文化传播(来源:故宫博物院《清代文书研究》) 现存的清代榜式文书实物显示,其版式设计具有特定文化特征:

该词汇的语义演变反映了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常作为考察清代官制改革的典型样本。

网络扩展解释

“榜式”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主要含义与清代官职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清代对满洲大学士的称呼
    清初,内三院(内阁前身)中的满洲大学士被称为“榜式”,同时汉军(乌金超哈)的大学士也沿用这一称谓。

  2. 清代官名(笔帖式的旧称)
    “榜式”曾为清代低级文职官员“笔帖式”的旧称。天聪二年(1628年),清廷统一将“榜式”改称“笔帖式”,负责文书翻译、档案管理等事务。


二、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皇朝通考》《池北偶谈》等清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阿郎杂碎按部就班鞭笞天下臣服趁夥打劫齿如含贝楚辞章句辍流赐札带操大青年大夏掂掇东涂西抹锻湅敦敍繁广非贰蕡烛干细胞寡居贵验过句横悖花纸头进善看破良民利漕渠临终溜沟子立治龙舞卖断埋没人才买鬻毛公鼎贸儒暝曚狃习奴角乾堆樵门青丛亲婣软红香土歃辞神曲世胶说耍送配缇缯外奸五齐五色水团无訾翔翱相捐相忘形骸小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