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角羁的意思、角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角羁的解释

《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翦髮为鬌,男角女羈。” 郑玄 注:“鬌,所遗髮也。夹囟曰角,午达曰羈也。” 孔颖达 疏:“囟是首脑之上缝,故《説文》云:十其字,象小儿脑不合也。夹囟两旁当角之处留髮不翦……《仪礼》云:‘度尺而午。’注云:‘一纵一横曰午。’今女翦髮留其顶上,纵横各一,相交通达,故云。午达不如两角相对,但纵横各一在顶上,故曰羈。羈者,隻也。”后因以“角羈”指古代童稚头顶两两相对的束髻。 宋 苏轼 《和陶<郭主簿>》之一:“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淮 德 入我梦,角羈未胜簪;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角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与儿童发式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角羁”指古代儿童头顶的两种束发形式:

二、文献依据

这一习俗源自《礼记·内则》,记载儿童出生三个月后剪发,男孩留“角”,女孩留“羁”,象征性别区分。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进一步解释:“夹囟曰角,午达曰羁”,即男孩发束位于囟门两侧,女孩发束呈十字交叉状。

三、文化延伸

宋代苏轼在《和陶<郭主簿>》中曾用“角羁未胜簪”描述儿童发式,侧面印证了这一传统。

四、其他说法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角羁”比喻“被束缚”,但此解释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是对“羁”字单独含义(如马笼头)的引申误读。

“角羁”的核心含义聚焦于古代儿童发式,需结合《礼记》等经典文献理解。其他引申义需谨慎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角羁》的意思

《角羁》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用来比喻人的思想受制于某种困难或束缚,无法自由发展。

拆分部首和笔画

《角羁》的拆分部首是角和羊,其中“角”作为部首放在字的左边,表示牛的角;“羊”则表示羊的形象。它共有16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角羁》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篇中,原文是:“径使心、心逍遥,耳目聪明,虽有周天成穴,亦知几其一。”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意思。

对应繁体字中,《角羁》分别为「角」和「羈」。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角字的写法是「見+隹」,而羁字则是「百+纟+馬」。

例句

1. 他一直生活在乡村,深感自己受到了社会角羁的束缚。

2. 这个年轻人渴望摆脱角羁,追寻自己的梦想。

组词

角削、羁绊、解羁、开角

近义词

束缚、制约、拘束、牵制

反义词

自由、无拘无束、放飞自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