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竖立。 明 李东阳 《与方石先生书》:“树揭幖帜,风厉天下。”
“树揭”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树揭(拼音:shù jiē)意为竖立,常用于描述将物体直立或树立的动作。该词多见于明代文献,例如李东阳在《与方石先生书》中写道:“树揭幖帜,风厉天下”,意为树立旗帜以激励天下。
组合后,“树揭”特指通过竖立物体(如旗帜、标志)传递某种精神或意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树揭(shù jiē)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揭示、昭示。树揭可以用来形容揭示某种事物的真相或者意义,或者表示明确展示某种观点或理念。
树揭的部首是木(mù),总共有10划。
树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形体演变。它是由“术”的省略形式“术”+“合”组成的,表示了揭示真相和意义的含义。
在繁体字中,树揭写作「樹揭」。
在古代汉字中,树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树揭的写法是「樹」和「揭」的组合,字形结构相对较繁复。
1. 他的演讲树揭了这个问题的本质。
2. 这本书很好地树揭了人性的弱点。
1. 树立:建立起某种观点、形象或形势。
2. 揭露:揭示某人或某事的真相。
3. 树模:建立起某种标杆或典范。
揭示、启示、显露
隐藏、掩盖、模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