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诸的意思、鉴诸的详细解释
鉴诸的解释
即方诸。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说文·金部》:“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於月。” 王筠 句读:“诸是 汉 名,鑑乃古名。”《旧唐书·礼仪志三》引 汉 卫宏 《汉旧仪》:“以鑑诸取水於月,以阳燧取火於日。”
词语分解
- 鉴的解释 鉴 (鑒) à 镜子。 照:光可鉴人。 观察,审察:鉴别。鉴定。鉴赏。鉴于(看到,觉察到)。台鉴(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鉴往知来。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鉴。鉴戒
- 诸的解释 诸 (諸) ū 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犹“之”:“能事诸乎?”。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姓。
专业解析
"鉴诸"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非一个固定收录的常用词汇或成语,其含义需要结合古汉语语素进行拆解分析。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的释义,其可能的含义如下:
-
词素解析
- 鉴 (jiàn):本义指古代盛水照影的铜盆(即镜子),引申为照视、审察、引为教训的事。《说文解字》释“鉴”为“大盆也”,段玉裁注:“鑑,鏡也…引申为明察”。《汉语大词典》收录其核心义项包括:镜子;照,映照;明察,审察;借鉴,鉴戒;敬词,表示请人看信。
- 诸 (zhū):在此语境下,主要用作代词兼介词,相当于“之于”(“之”是代词,“于”是介词)。《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均指出“诸”有“之于”的合音用法,常用于句中。
-
组合释义
将“鉴”与“诸”结合理解,“鉴诸”即“鉴之于” 的意思。其结构为:
- 鉴:动词,表示考察、借鉴、对照等动作。
- 诸:相当于“之于”,其中:
- “之”:指代前文提及或语境中隐含的需要被考察、借鉴的对象或事例。
- “于”:介词,引出考察、借鉴所参照的标准、对象或范围。
因此,“鉴诸”的整体含义可以理解为:将某事物(之)与某个标准、事例或范围(于)进行对照、考察或借鉴。
-
用法与语境
“鉴诸”是典型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常见于古代文献或仿古文体中。其完整结构通常为“鉴诸 + [参照标准/范围]”。例如:
- “鉴诸历史” - 借鉴于历史(即以历史为参照进行考察)。
- “鉴诸典籍” - 考察于典籍(即以典籍为标准进行对照)。
- “鉴诸实践” - 对照于实践(即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鉴诸”是一个文言短语,由动词“鉴”(考察、借鉴)和兼词“诸”(之于)组合而成,意为“将某事物与某个标准、事例或范围进行对照、考察或借鉴”。它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主要用于书面语或仿古表达。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鉴”和“诸”的释义具有权威性,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核心工具书。
- 《辞源》(商务印书馆):侧重古汉语语源及词义演变,是解读文言词汇的重要依据。
-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详细解析了“诸”作为“之于”合音的用法。
-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对“鉴”和“诸”的释义精炼准确,注重古汉语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鉴诸”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古代器具含义(主要解释)
含义:指“方诸”,即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青铜器皿。
出处:
- 《说文解字》提到“鑑诸”可用于“取明水於月”。
- 《旧唐书·礼仪志》引汉代文献:“以鉴诸取水于月,以阳燧取火于日”,说明其与祭祀礼仪相关。
字义拆分:
- 鉴:本义为铜镜,引申为观察、审察;
- 诸:此处为器具名称,汉代称“诸”,古称“鉴”。
二、成语含义(较少见)
含义:以先例或权威为准则进行评判,强调通过观察比较事物来指导行为。
出处:提到其为成语,但未明确古籍来源,可能为现代引申用法。
使用建议
- 古籍或历史文本中“鉴诸”多指取水器具(如祭祀场景);
- 现代语境若涉及成语用法,需结合上下文确认是否为“借鉴先例”之意。
别人正在浏览...
翺游拜天地倍依炳麟逞恶吃货辞达貂丁地质力学东格陵兰寒流斗量梵方烦奏偾车干涝寒羊花蜜华孽呼嗟搅搅家资杰杰接踵寄公浸涵进取心稽式九扈慨然应允柳林隶习栾茶买嘴蛮猺髦昏灭拂捏和霓旆旁吏平平千金躯清雅绝尘乳名讪谤商战圣尼始初食蚁兽绶花首甲朔望月讼状算袋所得税投老讬公行私温风五繇想慕仙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