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聚天下图籍。比喻统辖天下。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自我 唐 太陵迁构,均五方于鹤几之前;中野凝图,调六气于虬床之下。”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臣闻圆天列象;紫宫通北极之尊;大帝凝图,玄猷畅东巡之礼。” 陈熙晋 笺注:“ 颜 注:‘凝,聚也。聚天下之图籍而君之也。’”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光赞基隆; 轩后 凝图;厥资风牧, 苍姬 绵历。”
“凝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凝图”指收聚天下图籍,比喻统辖天下。其中:
该词多见于唐代文献,用于颂扬帝王功绩或国家治理:
主要用于政治语境,常见于:
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其核心意象可类比为“掌控全局”或“统筹资源”的抽象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乾元殿颂序》等唐代文赋。
凝图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既可以作为名词使用,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
作为名词使用时,凝图指的是将图像或景象凝聚在一起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图表或画面,通常用于形容各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等。
作为动词使用时,凝图表示通过将一系列思绪、概念或信息汇聚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有条理的图像或表达。
凝图的拆分部首是冫和口,其中冫是水的象形字,口表示意思,因此可以理解为将水(液体)内的对象或意思凝聚在一起。
凝图的总笔画数为12画。
凝图一词的源自于古代汉字的演变,最早来源于甲骨文,后来经过秦代小篆演变而来。
凝图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凝圖」。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凝图的写法略有不同。字形更为简洁,整体字形更加直线化,更加注重书法的艺术性。
1. 他的绘画作品凝图成现实生活的美妙景象。
2. 通过此次会议,我们成功凝图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3. 这幅雕塑凝图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凝图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形成新的词语,例如:
1. 凝思:形容思绪、思想凝聚、集中。
2. 凝望:形容目光定睛、凝视。
3. 凝聚:形容事物汇聚、凝结在一起。
与凝图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1. 汇聚:表示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2. 定格:表示停止变动,定住在某个状态。
3. 融合:表示事物混合、结合在一起。
与凝图意思相反的词汇有:
1. 解散:表示解开、分散。
2. 分离:表示将事物分开、分割。
3. 散开:表示事物散开、分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