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槌。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一:“今田家所制无齿杷,首如木椎,柄长四尺,可以平田畴,击块壤,又谓木斫,即此櫌也。”
“木椎”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木椎(拼音:mù chuí)指用木头制成的槌子,主要用于敲击或击打。例如在农具中,木椎被用于平整田地或击碎土块(如明代《农政全书》记载的“无齿杷”)。
木椎与铁椎功能类似,但材质不同。铁椎多用于重击,木椎则因轻便常用于日常劳作。
总结来看,“木椎”既指实物工具,也用于形容性格特征,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农政全书》或汉典的权威解释。
《木椎》是一个汉语词汇,可以指代一种用于破碎木料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比喻力气大、手段狠的人。
《木椎》的拆分部首是木(mù),椎(zhuī)。它们分别由4和12个笔画组成。
《木椎》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斧头的一种形状。斧头的柄上有一个较大的圆形部分,后来人们将其演变为一种专门用于砍伐木料的工具,称之为“木椎”。
《木槌》的繁体字是「木槌」。
在古时候,汉字《木椎》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它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由左边的木字旁和右边的椎字组成。
1. 他用木椎破碎了木料。
2. 这个人手脚快,像一把木椎。
组词方面,可以根据《木椎》的意思进行拓展:
木锤、木棒、椎心、力大如椎。
近义词方面,《木椎》可以和以下词汇互相替换:
木锤、木棍、檀板。
反义词方面没有确切的对应词汇,但可以使用相反意义的词语来表示:
温柔、轻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