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董正的意思、董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董正的解释

监督纠正;督察整顿。《书·周官》:“六服羣辟,罔不承德,归于 宗周 ,董正治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光武 都 洛阳 以为尹,尹,正也,所以董正京畿,率先百郡也。” 明 何景明 《内篇十四》:“司法者,人之司命也,发奸纠邪,董正弼善,司法是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董正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董正(dǒng zhèng)为动词,指监督纠正、督察整顿,强调通过权威性的监督使事物归于正轨。该词属书面用语,多用于正式语境。

二、词源与历史用法

  1. 古代典籍中的用例

    • 《后汉书·岑晊传》载:“褒善纠违,肃清朝府,” 其中“纠违”即含“董正”之意,体现监察职能。
    • 《周礼·天官》中“设官分职,以为民极”的制度设计,隐含官员需“董正”职守的职责。
  2. 语义演变

    由“董”(监督管理)与“正”(纠正、规范)复合而成,自汉代起沿用,常见于公文与史书,如“董正百官,以肃纲纪”。

三、现代规范用法

引用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3.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注:因部分古籍原典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辞书;在线版本可参考“汉典”等平台,但链接可能变动,故未附。)

网络扩展解释

“董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ǒng zhèng,其核心含义是监督纠正、督察整顿,多用于正式或官方语境。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含义

2.引证与历史来源

3.现代应用

4.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尚书》《水经注》等典籍,或查看汉典、沪江词典的详细释义(来源、4)。

别人正在浏览...

挨板子鞍衔跋焦板録襞锦禀请避弄不信漕粮叱李川室垂询担认搭载吊尔郎当恩德繁约分与缚束高谈弘论观风鬼胡延过庭之训古突突恒所后戒黄金入柜或多或少驾跨曒日焦灼畿略康居枯柳猎鹿灵丝利施迫于眉睫蒲勺情憀擎天秋晏启祚确然不羣睿聪入泮入仗沙棠船叔郎顺昌之战斯禁死症搜缉袒割唐唐阘懦同呼吸土贡弦歌香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