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的意思、董正的详细解释
董正的解释
监督纠正;督察整顿。《书·周官》:“六服羣辟,罔不承德,归于 宗周 ,董正治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光武 都 洛阳 以为尹,尹,正也,所以董正京畿,率先百郡也。” 明 何景明 《内篇十四》:“司法者,人之司命也,发奸纠邪,董正弼善,司法是据。”
词语分解
- 董的解释 董 ǒ 监督管理:董统。董督。董正(督察纠正)。董理。董事(某些企业、学校的资产所有者推举出来代表自己监督和主持业务的人)。董其成。 正:“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深藏:“年六十已上,气当大董”。 姓。
- 正的解释 正 è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正当(刵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恰好:正好。正中(恘 )
网络扩展解释
“董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ǒng zhèng,其核心含义是监督纠正、督察整顿,多用于正式或官方语境。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含义
- 监督纠正:指对事务或行为进行监察并修正偏差,强调权威性的督导作用。
- 督察整顿:侧重于通过检查和管理来规范秩序,常见于古代官制或法律文献中。
2.引证与历史来源
- 最早见于《尚书·周官》:“董正治官”,指官员需通过监督来维护治理秩序。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提到“董正京畿”,指对都城区域的监管和治理。
- 明代何景明进一步将其与司法结合,说明其在规范社会行为中的重要性。
3.现代应用
- 在现代法律或公共事务中,该词仍保留监督、纠偏的语义。例如,媒体报道中曾出现“董正相关制度”的表述,指向政策执行的监管。
4.注意区分
- 与人名区分:需注意“董正”可能作为人名使用(如律师董正伟),与词语本身无直接关联。
- 与成语混淆:部分来源(如)误将其归为成语,实为普通词语,无特定故事来源。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尚书》《水经注》等典籍,或查看汉典、沪江词典的详细释义(来源、4)。
网络扩展解释二
董正(dǒng zhèng)是一个汉字词组,包含两个字,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下面将为您介绍董正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董正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字头)和正。它的总笔画数为11,其中草字头部首的笔画数为3,正字部首的笔画数为5。
董正这个词来源较为复杂。董字的本义为指挥,正字的本义是正直、得体。董正则可以指代董事长的称谓,也可以表示在某个场合下表现得合适或得体。在古代,董正还有督军的意思。
董正的繁体写法为「董正」,在繁体字中保留了原始的书写形式。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董字通常是草字头的变体,字形比较特殊。而正字的写法则较为规范,基本保持至今。
以下是董正的例句:
1. 公司的董正要求大家按时完成工作。
2. 在关键时刻,他表现得非常董正,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与董正相关的组词有:董事、董事会、董监、董事长等。
董正的近义词包括:得体、合适、恰当等。
董正的反义词可以是:不当、不恰当、失礼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挨饿受冻败事坝埽边燧炳煜婢使猜忌参观团唱第嘲讦惩改传教垂光翠采澹简打跧颠草恩甚怨生奉将讽纠風言風語忿世嫉俗浮瓜沉李麸秳规检还诲呵佛祖盍如厚货毁落教席谨禀谨防禁衢济世匡时厥症俊老炕柜客裳梁叟连绳嫠居栗惓龙楼凤阙抡动贸易战男华难折配搭迁乔出谷请业搉论上神赡家损败锁锢屠僇晩夕委员咸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