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凋萎的柳树;老柳树。 唐 李颀 《题卢五旧居》诗:“悵望秋天鸣坠叶,巑岏枯柳宿寒鴟。” 宋 刘克庄 《故宅》诗:“恰则炎炎未百年,今看枯柳着疎蝉。” 元 郭钰 《二十六日晴过谌塘》诗:“枯柳桥西曾识面,独回青眼远相迎。”
枯柳指干枯的柳树,特指因季节变化、缺水或衰老而失去生机、枝叶凋萎的柳树。在汉语中,该词兼具自然属性与文学意象的双重含义:
指柳树因秋冬落叶、干旱或病害导致枝叶干枯的状态。《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枯槁的柳树”,强调其失去水分与活力的物理特征。柳树本身耐水湿,故“枯柳”常暗示环境恶化或生命周期的终结。
柳属(Salix)植物枝条柔韧,枯枝仍具韧性。《中国植物志》记载,旱柳等品种在干旱条件下易出现枝叶枯黄现象,但根系可能保持休眠存活。
古典诗词常以“枯柳”渲染秋景的苍凉,如白居易《浔阳秋怀》中“衰荷残枯柳”,喻指时光流逝与生命凋零。
因柳枝枯而不折的特性,“枯柳”亦象征逆境中的顽强,如《人民日报》文艺版曾评:“枯柳垂岸,犹存风骨”。
枯柳枝可用于编织工艺品,其朽木为昆虫提供栖息地,体现生态循环价值(《中国园林》杂志案例)。
《本草纲目》载,枯柳皮可入药,具有祛风利湿之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
现代汉语中,“枯柳”偶喻陈旧事物或暮年之人,如老舍《四世同堂》中以“院角枯柳”暗喻家族的衰微。
参考文献来源
“枯柳”是一个具有文学意象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指凋萎的柳树或老柳树,常见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例如古诗中“巑岏枯柳宿寒鴟”,通过柳树枯萎的状态渲染萧瑟氛围。
古代诗人常以枯柳寄托情感:
作为成语时(拼音:kū liǔ),象征失去生机或人情冷淡:
在当代语境中,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象或隐喻心境。例如“黑发逼成枯柳”将衰老与枯槁的柳树类比,增强画面感。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沪江词典(来源1)或查字典(来源2、3)的完整词条。
安车骨昂首望天棒棒糖北漂便势蔡邕尝酒禅书称许舛倚打花脸二路地主饭囊酒瓮番茄飞甍高歌高慢寒腊河清难俟话语权驾海见势不妙技掚烬体捐怨克家子啃啃哧哧苦口师廪食丽则龙华三会买憔悴门宠闷海愁山迷迷怔怔密义南守鹏翻砰訇鹏天青龙偃月刀懃惓亲谊榕迳柔懦三孤三郊僧裘沙头身无择行摄生试雨顺适庭燎童秃伟鉴闻样无分详致嚣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