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疆域。 汉 班固 《窦车骑北征颂》:“文武炳其并隆,威德兼而两信,清乾钧之攸冒,拓畿略之所顺。”
“畿略”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词义
“畿略”指疆域,具体指国家或都城周边的管辖范围。这一含义源于“畿”的本义,即“靠近国都的地区”(如“京畿”),而“略”在此引申为“疆界、范围”。
出处
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窦车骑北征颂》:“文武炳其并隆,威德兼而两信,清乾钧之攸冒,拓畿略之所顺。”
文中通过“拓畿略”强调开拓疆域、巩固统治的功绩。
构词解析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领土扩张或疆域管理,带有政治和军事色彩。例如“拓畿略”指扩展领土,体现国家实力的增强。
相关词汇
“畿略”是古代对疆域范围的特定表述,结合了地理和政治内涵,常见于历史文献或颂扬功绩的文本中。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班固的《窦车骑北征颂》。
《畿略》是一个汉字词语,用来形容对某一领域或者某一事物进行简要概述和总结的文字内容。畿代表概略简要,略代表总结概括。
《畿略》的部首是略,它包括了玄字旁和田字旁,属于意符旁部首。根据部首的划分,我们可以得到畿的拆分结果。
畿的部首笔画:玄字旁(5画)+ 田字旁(5画)= 10画
《畿略》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晋书·郊祀志》中,用以描写戎狄变服的情况。后来逐渐在文献中出现,表示概略、摘要等意义。
繁体字“畿略”与简体字相同,在形状与笔画上没有区别。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有一些与现代不同的用法。根据古籍记载,畿的古字形为“畸”,略的古字形为“畧”。这两个字形中的一部分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但在意义上没有变化。
1. 这篇文章是对整个事件的畿略,没有展开细节。
2. 这本书对这个领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畿略性的介绍。
组词:畿路、畿宇、畿山、畿庭
近义词:概述、摘要、纲要
反义词:详述、详细、详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