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顺昌之战的意思、顺昌之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顺昌之战的解释

南宋初年宋金之间的战役。1140年,金将兀术率军十万南下,进逼顺昌(治今安徽阜阳)。宋将刘fc22率军二万抵抗,激战数日,宋军大胜,金军被迫撤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顺昌之战是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南侵期间,宋将刘锜以不足两万兵力在顺昌府(今安徽阜阳)击溃金兀术十万大军的著名防御战役。此战作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首,被《汉语大词典》定义为"以少胜多、扭转战局的典范性城邑保卫战"。

一、历史背景 绍兴和议破裂后,金太宗完颜晟撕毁盟约,派四路大军攻宋。金兀术亲率主力直扑淮南,企图摧毁南宋长江防线。刘锜原奉命赴开封驻防,行军至顺昌时获悉金军已破东京,遂依托颍水地利构筑防御工事。

二、战术特征 该战役呈现三大军事创新:①利用颍水制造"湿地防线",削弱金军骑兵机动优势;②采用"车轮战术"轮番守城,保持持续战斗力;③首创"毒箭战术",在箭簇涂抹砒霜等毒物提升杀伤效果。据《宋史·刘锜传》记载,金军"披重铠、戴铁兜牟"的精锐"铁浮图"在此战中损失殆尽。

三、文化影响 此役催生了"八字军"(全军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的忠勇象征,明代军事典籍《纪效新书》将其守城术列为典范。阜阳现存清代重建的"刘锜祠"及明代《顺昌破贼碑》等文化遗存,见证该战役的历史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顺昌之战是南宋初年(1140年)由抗金名将刘锜指挥的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防御战,也是宋军步兵在平原地区击败金军重骑兵的重要战役。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背景

  1. 历史背景:金国撕毁绍兴和约,于1140年分四路南侵,攻陷东京(今开封)等地。刘锜原计划赴任东京副留守,因战局突变转守顺昌(今安徽阜阳)。
  2. 战略意义:顺昌地处淮北要冲,是金军南下必经之路,此战直接关系南宋江淮防线的存亡。

二、战役经过

  1. 第一阶段(5月25日-6月1日)

    • 刘锜率约2万宋军,利用夜袭、伏击等战术击溃金军前锋3万余人。例如:
      • 5月25日突袭金军白沙涡营地;
      • 5月29日以毒箭、火攻破敌,致金军“人马俱毙”。
  2. 第二阶段(6月7日-6月12日)

    • 金兀术亲率10万精锐(含“铁浮屠”重骑兵)反扑。
    • 刘锜采用“疲敌战术”:
      • 白天派轻兵骚扰,夜间奇袭;
      • 诱敌深入后以强弩、步兵肉搏瓦解骑兵攻势。
    • 最终金军溃退,宋军斩获数万。

三、历史评价

  1. 战术创新:首创“以步制骑”平原战法,利用天气(酷暑)、地形(城防工事)和毒箭等削弱金军优势。
  2. 战略影响:挫败金军南侵计划,与岳飞郾城大捷形成呼应,成为南宋抗金转折点。

四、词义延伸

现代语境中,“顺昌之战”也引申为以弱胜强、逆境中扭转局势的象征。

注:部分细节如金军具体伤亡存在记载差异,可参考《宋史·刘锜传》等权威史料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暗唱摆正背匙倍道兼行不卖帐采菽称便成都市粗野紞紞啖龁单裙虭蛥砥京鼎钟恩威并重風險俸秩负怨狗腿子闺牖号诉鹤市鹤树泓涵慌里慌张欢语慧警肩井挟斯记别寄书鸿继踪眷存沮诎开映伉俪情深匡补刘墉録民率到铭记不忘鸣鸠目揖宁耐皮毱平上帻牵迫巧故权奇驱劫圣旨讨筊天机不可泄漏透爽顽騃顽尊仙游小恶哮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