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漕粮的意思、漕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漕粮的解释

(1).我国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漕运京师的税粮。辛亥革命后改征货币,漕粮名存实亡。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 有明 自漕粮而外,尽数折银,不特折钱之布帛为银,而歷代相仍不折之穀米,亦无不为银矣。”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自 康熙 以后,国大饥,则海运漕粮以賑之。”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尽管你钱债逼得紧,漕粮催得凶,还怕会还不出么!”

(2).指征收漕粮的官员。《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小米买到八两一石,那漕粮还不肯上书乞恩改了折色,把人家孩童儿女都拿了监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漕粮是中国古代通过水路运输的实物税粮制度,主要指由地方征收后经运河、河道运往京城的粮食,主要用于供给皇室、官员俸禄及军需储备。该词由“漕”(水运)与“粮”(粮食)复合构成,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水运形式输送的田赋粮食”。

从历史沿革看,漕粮制度始于秦汉,完善于隋唐大运河贯通后,至明清时期形成固定体系。《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初规定岁漕四百万石,主要征自江南五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经京杭大运河直抵通州仓储。清代延续此制,据《清会典》载,漕粮除正米外另征“耗米”以补运输损耗,形成“正兑”“改兑”分级征收标准。

漕粮的功能随时代演变:早期为国家财政支柱,清中叶后因海运兴起及“漕折”(折银代粮)改革逐步货币化。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历史研究,指代封建王朝的实物赋税运输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漕粮是古代中国通过漕运系统运输的税粮,主要涉及粮食调配和财政制度。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定义与性质
漕粮特指封建时代由东南地区经水路(河运/海运)运往京师的税粮,属于国家财政体系的核心部分。其本质是一种实物税,主要用于供养京师官员、军队及皇室。

二、历史演变

三、运输与制度

四、社会经济影响

其他含义
“漕粮”亦指负责征收税粮的官员,常见于明清文献。

如需更深入的历史案例或制度细节,可参考权威史料或地方志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波罗百锾保甲悲观厌世本本源源变心伯高惨緑少年瞋沮车羽充伙重阳倒数方程躲婆石废落覆议负重涉远感嘅干掫过去佛含哺鼓腹函装哄闹黄皮子昏昃铰铰及宾有鱼积冷九投倨骜连伍辽塞满怀信心瞒然茂士没下梢募化奶食欧冶剑平伏请赏青州麴齐齐礐石曲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肉林煞年舍道用权身服熟羊胛送走痰厥陶莹同逆网球仙署咸阳消防西第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