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弦匏琴的意思、独弦匏琴的详细解释
独弦匏琴的解释
一种弦乐器。《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独絃匏琴,以班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絃无軫,以絃繫顶,有四柱如 龟兹 琵琶,絃应太簇。”
词语分解
- 独的解释 独 (獨) ú 单一,只有一个:独唱。独立。独霸。 * 。独创。独特。独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老而无子:鳏寡孤独。 难道,岂:“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 匏琴的解释 乐器名。 隋炀帝 时由 扶南 传入。我国 唐 时邻国 骠国 缅甸伊洛瓦底江 流域亦有这种琴。《新唐书·南蛮传下·骠》:“有大匏琴二,覆以半匏,皆彩画之,上加铜甌。以竹为琴,作虺文横其上,长三尺餘,头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搜索结果的综合整理,“独弦匏琴”是一种传统弦乐器,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独弦匏琴(拼音:dú xián páo qín)又称“独弦琴”“一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拨奏弦鸣乐器。其名称中“匏”指葫芦,可能与早期琴体材料相关,后逐渐演变为竹制或木制结构。
2.结构与材料
- 琴体:通常由竹制或木制共鸣箱(琴身)构成,长约75厘米。
- 组件:包括弦轴、摇杆、共鸣筒、琴弦及挑棒等,部分版本刻有虺首(蛇头)装饰。
- 琴弦:仅有一根弦,通过摇杆调节张力来改变音高。
3.音色与演奏
- 音域:宽广,可达三个八度(c-c³),音色柔和清澈,泛音效果突出。
- 技法:右手持拨片或挑棒弹奏,左手操控摇杆改变音高,同时小指轻触弦产生泛音。
4.历史渊源
最早记载见于《新唐书·南蛮传》,描述其形制为“班竹制,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唐代骠国(今缅甸)曾将此乐器作为贡品传入中原。
5.文化意义
作为京族文化象征,独弦匏琴常用于节日、祭祀及民间艺术表演,201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演奏技法或历史演变,可查阅《新唐书》相关记载,或参考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奏家的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独弦匏琴》这个词意指一种只有一根琴弦的琴。它可以被拆分为三个部首和九个笔画。其中,部首分别是“犬”、“月”和“王”,笔画的顺序是2、5、2。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乐器。匏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琴类乐器,常见于商代至战国时期的中国。独弦匏琴因只有一根琴弦而得名。
繁体字中的《独弦匏琴》的写法为《獨弦匏琴》。
古时候《独弦匏琴》的汉字写法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现代所使用的字形。
以下是一个例句:
我在市集上看到了一把独弦匏琴,它发出了美妙的音乐。
一些与《独弦匏琴》相关的组词可能包括:
- 匏琴演奏者
- 匏琴制作技巧
和《独弦匏琴》有类似意思的词语可能有:
- 单弦筝
- 简弦琴
与《独弦匏琴》相反意思的词语可能是:
- 多弦琴
- 复杂乐器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