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石蘂 ”。地衣类植物。产于山地,可代茶。 晋 王隐 《晋书·地道记·汲郡》:“ 庾衮 入 林虑山 ,食木实,饵石蕊,得长年也。”《晋书·孝友传·庾衮》作“石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石蕊》:“其状如花蕊,其味如茶,故名。”
石蕊是一种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其解释涵盖植物学、化学及药用领域:
植物学定义
石蕊是地衣类植物,属于山石蕊科,多生长于山地环境中。其形态呈木状,分生小枝,颜色灰白或淡黄,早春呈青翠状态,可代茶饮用。古代文献如《晋书》记载其可食用,并具有养生功效。
化学应用
石蕊作为酸碱指示剂,是从地衣中提取的蓝紫色粉末,变色范围为pH 4.5~8.3(酸性红→碱性蓝)。其原理是分子结构随溶液酸碱性改变,导致颜色变化。常见用途包括实验室检测(如石蕊试纸)。
药用价值
在中药中,石蕊别名“云茶”“蒙顶茶”,具有清热、化痰、凉肝、止血等功效,主治口疮、咳血、目翳等症。外用可处理刀伤出血。
文化象征
词语结构上,“石”喻基础,“蕊”喻精华,组合后象征事物的根本或核心。
石蕊既是山地生长的地衣植物,也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和传统药材,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意涵。如需更详细分类或历史记载,可参考《本草纲目》等来源。
《石蕊》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作人名、地名等。它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生长在石头裂缝中的花草。这种花草一般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生长。
《石蕊》的部首是石(石字笔画为5),蕊(蕊字笔画为14)。由部首和偏旁组成,组字结构严谨。
《石蕊》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人们发现在石头的拆缝中长出了这种花草,并用《石蕊》这个词来描述它们。这也正是这种花草生命力顽强的象征。
《石蕊》的繁体字为「石蕊」。
古时候人们写汉字的方式有所不同。例如,《石蕊》一词在古代写作「石蕊」。虽然字形有所差别,但指代的含义是相同的。
1. 他的意志如同石蕊般坚韧不拔。
2. 这片岩石的缝隙中开满了石蕊的花朵。
3. 她是个石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毫不畏惧地坚持下去。
组词:石楠、石竹、石菊、山蕊。
近义词:石竹、山蕊。
反义词:柔弱、脆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