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惠及百姓之恩德。《逸周书·大聚》:“商不乏资,百工不失其时,无愚不教,则无穷乏,此谓和德。”《后汉书·冯岑贾传赞》:“ 阳夏 师克,实在和德。”
(2).指事物的妙谛。《楚辞·远游》:“见 王子 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王逸 注:“究问元气之祕要也。”
“和德”是一个由“和”与“德”组合而成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解析:
“和”指和谐、和睦、包容,强调人际关系的融洽;“德”指道德、品行,体现遵循自然规律与人文准则的品质。二者结合后,“和德”核心内涵为以和谐为基础,通过道德实践实现共生共荣的境界,既包含人际关系的友好,也蕴含对自然规律的顺应。
惠及百姓的恩德
据《逸周书·大聚》记载,“商不乏资,百工不失其时……此谓和德”,指通过合理治理使百姓安居乐业,体现执政者的仁德。
事物的本质妙谛
《楚辞·远游》提到“审壹气之和德”,王逸注解为“究问元气之秘要”,此处“和德”被引申为对自然规律或事物内在精髓的探究。
在姓名学中,“和德”寓意理想主义、忠诚与智慧,象征为人处世既能保持温和谦逊,又能坚守道德准则。
如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具体应用案例,可参考《逸周书》《楚辞》等文献,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和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和”是它的第一个字,“德”是它的第二个字。
“和”的拆分部首是“口”,由8画构成;“德”的拆分部首是“彳”,由9画构成。
《和德》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文献中,包括《礼记·大同篇》以及《论语·卫灵公篇》等。它在古代被用来描述人品道德高尚、待人和善、宽容和谐的品质。
《和德》这个词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和德」。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和德」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仍然表达着同样的意思。
1. 他一直秉持着和德的原则,从不与他人争吵。
2. 她的和德深深地影响了周围的人,大家都愿意与她为伍。
组词:和善、和蔼、和顺、德行、道德等。
近义词:和善、和蔼、善良、友善。
反义词:暴戾、凶恶、恶德。
挨挨擦擦簸采卜问补叙忏礼船坞寸纸道桥得道肥贰使方长宜方曲霏霜浮航改天换地哥罗芳鬼剃头合得着黑老乌后来槐蕊辉华麾召夥够瓠丘牋刺降年积本求原久等窭子恐曷来苏列传廪帑梦刀蒙眬排闼直入平恕漆雕毬马券给鹊鉴柔魂散曹散脉三汤五割上务施号发令石研衰萎熟擣松槛腾翻帖耳稌粟外视玩视涴漫小斧劈谢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