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注的意思、句注的详细解释
句注的解释
山名。在今 山西 代县 北,为古代九塞之一。《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 大汾 、 冥阸 、 荆阮 、 方城 、 殽 、 井陘 、 令疵 、 句注 、 居庸 。” 高诱 注:“ 句注 在 雁门 。”《史记·张仪列传》:“﹝ 赵襄子 ﹞欲并 代 ,约与 代王 遇於 句注 之塞。” 张守节 正义:“ 句注山 在 代州 也。” 唐 薛思渔 《河东记》:“ 句注 以山形句转,水势注流而名,亦曰 陘岭 。” 清 赵进美 《太原》诗:“天清 句注 连云起,木落 汾河 抱郭流。”
词语分解
- 句的解释 句 ù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句读(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俷 )。恥 )〕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句 ō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 笔画
- 注的解释 注 ù 灌进去:注入。注射。大雨如注。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注视。注目。注意。 用文字来解释词名:注解。注释。注音。夹注。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注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 记载,登记:
专业解析
“句注”是一个古地名,特指中国古代一处极为重要的关隘,即后世所称的“雁门关”所在地的山脉或关隘本身。其解释如下:
-
字义解析与地理特征:
- “句” (gōu): 通“勾”,意为弯曲、勾连。此处形容山脉走势蜿蜒曲折,形如勾连。
- “注” (zhù): 本义为灌入、流入,引申为聚集、连接之意。此处形容山势险峻,峰峦叠嶂,如同水流汇聚或相互连接。
- 合义: “句注”合起来,形象地描绘了该地山脉连绵起伏、曲折险要的地形特征。它位于今山西省代县西北,是恒山山脉的一部分,是古代分隔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
核心指代 - 雁门关:
- “句注”最核心的含义是指建立在句注山险要处的关隘,即雁门关。它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关隘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 其地理位置极其险要,是沟通中原与塞外的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关城依山势而建,“句注”之名完美体现了其依托险峻山势、易守难攻的特点。
-
历史地位与象征意义:
- 军事要塞: 作为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句注(雁门关)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关键屏障,历史上发生过无数著名战役。
- 文化象征: “句注”或“雁门”在古籍和诗词中频繁出现,成为边关、险塞、征战、戍边的代名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吕氏春秋·有始览》和《舆地广记》等古籍均将其列为天下九塞之一。
来源说明:
由于“句注”是一个历史地理名词,其权威解释主要来源于古代地理典籍、历史文献及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辞海》、《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现代网络资源中,关于雁门关的历史介绍、地方志网站(如山西省或代县政府官网的文化旅游板块)以及权威百科平台(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会提供基于这些典籍的详细说明。然而,提供符合要求的、直接解释“句注”且附带有效链接的单一网页较为困难。其释义是综合《吕氏春秋》、《舆地广记》等古籍记载及《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对“句注”词条的定义而来。建议查阅上述典籍或权威辞书获取最原始、最详尽的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句注”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1.山名(主要含义)
- 地理位置:位于今山西省代县北部,是古代军事要塞“九塞”之一。
- 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有始》,与“大汾”“居庸”等并称九塞,高诱注“句注在雁门”(即今雁门关附近)。
- 拼音:读作gōu zhù(注意与“句子”的“句”jù区分)。
2.语言学术语(较少见)
- 基本含义:指在句子末尾添加注解,用于解释或强调句意。
- 拼音:读作jù zhù。
- 注意:此释义仅见于个别词典,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用法,需谨慎区分。
扩展知识:古代“九塞”
“九塞”是先秦文献中的九个险要关隘,包括句注、居庸、井陉等,多为兵家必争之地。句注山(今雁门山)因山势勾转、水注流深得名,汉代在此设雁门关,成为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吕氏春秋》《史记·张仪列传》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便柔徧谕掤扒吊拷弊人鼻子踣铁不知利害才淑侧理纸孱羸骋迹趁旨淳卤大大电流独立王国发排飞蛾扑火腹腴干禄根际国学生寒匏黑不楞敦懽伯蕉纱家种经藏就时究详可惨乐不极盘敛材鳞翅目凌冬灵简买命缈缈命使怯怯侨侨青蝇点玉埆瘠驱鸡散郎颯踏厦屋沈晖试炼首义随车雨调弦理万民统货头嗌图景土杂肥微号武断乡曲无撚指鲜好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