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更的意思、四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更的解释

指晨一时至三时。 唐 杜甫 《月》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宋 陆游 《除夜雪》诗:“北风吹动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参见“ 五更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更是中国古代夜间计时制度中的重要时段,指代夜间第四个更次,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点至3点。这一概念源自“更鼓”报时制度,将日落到日出划分为五等份(即五更),四更位于夜半之后、黎明之前,又称“鸡鸣”或“丁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四更”被明确标注为传统时间单位,其划分与天文观测相关,古人通过星象位置和更鼓敲击次数判断时辰。

从历史文献看,四更在军事、文学领域具有特殊意义。例如《晋书·天文志》记载,四更时“北斗柄指寅”,是古代行军换岗的常规时段;唐代诗人杜甫《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亦间接体现四更的寂静与肃穆氛围。民俗研究显示,四更因接近拂晓而被赋予“阴阳交替”的象征,《中国岁时礼俗》指出,部分地区的守岁仪式持续至四更,寓意迎接阳气新生。

需注意的是,历代更点制度存在地域差异。据《中国古代计时制度研究》考证,汉代实行“八更制”,至隋唐才稳定为五更制,而四更的时间跨度会随季节昼夜长短变化微调。

网络扩展解释

“四更”是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之一,具体解释如下:

一、时间范围

四更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点至3点,属于十二时辰中的丑时,别称“鸡鸣”或“荒鸡”。

二、名称由来

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每更约2小时),四更为第三更后的时段。此时天色仍暗,但临近破晓,古人认为这是人睡眠最深、盗贼易出没的时段,故民间有“狗盗之时”的说法。

三、文学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杜甫《月》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后陆游《除夜雪》等诗词中亦有使用。

四、文化意义

  1. 作息标志:象征深夜与凌晨的过渡,如“四更起床”形容极早劳作。
  2. 天文现象:古人观察到此时月亮位置变化,与“山吐月”意象相关。

五、现代应用

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例如描述古代生活时会提及“四更天”,或比喻深夜时段(如“熬夜到四更”)。


注:如需查看完整古籍记载或更多诗词例证,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八蜡神襃勉拔宅飞升北苑茶参厕惨凛柴荆楚地赐斧钺丛然待贤得毋点呼鼎铛耳非时麸浆伏历岪蔚扶养割欢寡怨龟步固济合关怀着鬼胎皇汉活埋謇正教主精悍精神抖擞九涂炕几亏输六冲柳士师鲁连书卖国求利茫然失措铭鼎拏风跃云内港凝寂拼凑蹼蹬旗幡清省白浄升西天诗师甩袖子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书脊説媒红讨饶同义字违程象弧相浑相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