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桴筏的意思、桴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桴筏的解释

亦作“ 桴栰 ”。渡水用的竹、木筏。《汉书·地理志下》“ 孔子 悼道不行,设浮於海,欲居 九夷 ” 唐 颜师古 注:“言欲乘桴筏而适 东夷 ,以其国有仁贤之化,可以行道也。”《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宋 邢昺 疏:“言我之善道中国既不能行,即欲乘其桴栰渡于海。”《镜花缘》第八四回:“舟车:桴筏、玉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桴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部分:

  1. "桴" 在《汉语大词典》中指代用竹木编制的小型水上交通工具,通常与"筏"同义。古代文献中常以"桴"象征简朴的渡水工具,例如《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言"乘桴浮于海",即以木筏隐喻避世之意。
  2. "筏" 在《说文解字》中被定义为"编竹木以渡水也",强调其制作材料和实用功能。东汉《释名·释船》进一步说明"筏"为"并木以渡",指将竹木并排捆扎而成的浮具。

合成词义:两者结合后,"桴筏"特指古代用竹、木等材料捆扎而成的简易水上载具,常见于江河短途运输或临时渡河场景。其形制在《水经注》等地理著作中多次被提及,作为早期人类征服水域的智慧结晶。

文献印证:唐代《通典·兵典》记载军队"造桴筏济急流",印证其在军事运输中的实用性;宋代《太平御览》引《蜀王本纪》描述古人"乘桴筏捕鱼",体现生产生活用途。

(注:文献索引1为《汉语大词典》释义节选,2引自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注》,3参考《水经注疏》河道篇,4出自国家图书馆藏《太平御览》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桴筏”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二、异体写法

三、历史用例

四、结构分析

扩展说明

“桴筏”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古籍或方言中。类似的词汇还有“津筏”(渡口筏子)、“排筏”(杉木或毛竹筏)等。

别人正在浏览...

败家子班兰备礼杯影蛇弓变亏寎月惨无人道长年三老穿花纳锦椽子出入将相村謡东曦豆登風詩鼢鼠鬼客酣狎皇叔秽滥谏鼙嘄呱脚家集次精禽拒命郡庠军勋考释客车空悄款步匡补来踪去路乐冰良丁令士六騑密勿磨厓木角木李纳头便拜排空飘茵落溷破身清哀清班轻捷穷敛歧歧弱懦慑怖守株待兔手足之情霜点韬邈推力吻舌遐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