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留置守护。《左传·成公十六年》:“ 韩厥 将下军, 郤至 佐新军, 荀罃 居守。” 明 李东阳 《重修季子庙记》:“刑部尚书 白公 昂 尝读书其间,慨其敝陋,谓居守道徒曰:‘吾他日必修之。’”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 晁错 议,欲令上自将兵,身留居守。”《新唐书·辅公祏传》:“六年, 伏盛 入朝,留 公祏 居守,復令 雄诞 握兵副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甘露瑞雪》:“上南巡,﹝ 顾鼎臣 ﹞奉勅居守,寻殁於位。” 清 唐甄 《潜书·诲子》:“天子南征,大人居守,政事取决,如 伊尹 、 周公 之摄,此 慎 之所不如也。”
(3).官名。留守的别称。 唐 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自居守 河南 尹以及百事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諮而处焉?”按,此“居守”谓 东都 留守 郑馀庆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既发囊,唯有人左臂,若新支解焉。羣吏乃反接,送于居守。”
(4).犹守成。 明 李东阳 《张秋》诗:“创业固不易,居守乃其常。”
居守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义
指“留守、驻守某处”。《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居留守护”,强调在特定地点停留并承担守护职责,如“将士居守边关”。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描述对住所、岗位的长期坚守,例如“老人居守老宅数十年”。
古代官职引申义
在历史文献中,“居守”特指官职名称。唐代设“东都留守”,亦称“居守”,负责都城治安与行政事务。《旧唐书·职官志》记载:“东都置留守,以尹或少尹充任,总掌宫钥、城池之务”。
引申为“职责所在”
宋代文人笔记中,“居守”可引申为对职责、本分的坚守。如苏轼《论义仓》云:“官吏居守其职,则民安矣”,此处强调官员履职的重要性。
“居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留置守护
指临时或长期留守某地以履行守护职责。例如《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荀罃居守”,即留守后方负责防卫。该用法多用于军事或重要事务中。
皇帝出征时重臣镇守京都
特指帝王出征或巡游期间,由重臣代理镇守都城或重要地区。如汉朝晁错曾提议景帝“自将兵,身留居守”,此处强调权臣代行职责的临时性。
官职名称(留守的别称)
唐代起,“居守”作为官职别称,专指留守京都的官员。如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中提到的“居守河南尹”,即东都留守郑馀庆。
守成(维持既有基业)
引申为继承和维护前人成果。明代李东阳在《张秋》诗中写道“创业固不易,居守乃其常”,强调守业的重要性。
例句补充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和现代释义,具体语境需结合历史背景或使用场景判断。
八枋百鬼众魅闭殓毕弋笔札驳吏厕迹巉崄逞暴吹喣雕镂藻绘帝勋断饨翻核俯览浮查观河过口果老火华蹇蹇匪躬煎灼胶扰郊位鸡肥不下蛋津筏机要秘书戟幢穅覈科案腊麪练核流佣镏子没得麋捐木谷鸟翼排批盆浴骈斩孅阿穷光棍穷武七色板秋棘全安三日仆射十辈瘦龙收盆刷尾水神属卢通诰下句丽险脆祥凤祥图贤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