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谐讔的意思、谐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谐讔的解释

谐辞隐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然文辞之有谐讔,譬九流之有小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谐讔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合成词,由“谐”与“讔”二字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修辞语境,指代一种兼具诙谐幽默与隐晦暗示特点的语言表达方式。其核心含义可拆解分析如下:

  1. “谐”的本义与引申

    “谐”原指声音的和谐(如《尚书·舜典》载“八音克谐”),引申为言语的诙谐、风趣。在“谐讔”中,“谐”侧重表达形式的轻松戏谑,带有逗趣、调侃的意味。此义可见于《文心雕龙·谐隐》:“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 。

  2. “讔”的特定含义

    “讔”是更为罕见的字,其核心含义是隐语、谜语,特指那些不直接言明本意,而需通过暗示、隐喻、双关等方式曲折表达的话语。如《吕氏春秋·重言》记载:“荆庄王立三年,不听而好讔。”高诱注:“讔,谬言。”此处“谬言”即指隐晦难解之言。。

  3. “谐讔”的合成义

    将“谐”与“讔”结合,“谐讔”即指:

    采用诙谐、戏谑的语言形式,包裹着隐晦、暗示或讽喻内涵的表达方式。 它既要求语言表面风趣引人发笑(谐),又要求其深层含义含蓄曲折、耐人寻味(讔),是幽默与隐晦的结合体。这种表达常用于古代寓言、讽谏、谜语或文人雅士的机锋对答中。其功能不仅是娱乐,更在于通过轻松的形式传递严肃或不便明言的内容。。

“谐讔”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或言语策略,其本质在于以谐趣为表,以隐义为里。它要求表达者既具备幽默感,能运用俏皮、风趣的语言吸引注意;又需精心设计,使真实意图藏于言外,需听者或读者揣摩领悟。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文学、政治讽喻和民间智慧中均有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谐讔”是一个古典文学术语,指诙谐的隐语或谜语,常见于古代文论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构词拆分

    • 谐:本义为和谐,引申为诙谐幽默。《说文解字》注“谐,詥(和)也”(),后用于指语言风趣,如“谐剧”“谐星”。
    • 讔:指隐语、谜语,《集语》释为“廋语”(),即通过双关、比喻等手法含蓄表达含义。
  2. 合义
    “谐讔”即诙谐的隐语,兼具幽默性与隐含意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指出其特点:“文辞之有谐讔,譬九流之有小说”,强调其文学价值虽非正统,却独具趣味性()。

应用示例

历史地位

刘勰认为“谐讔”虽属“小道”,但具有“振危释惫”的作用,可调节严肃文风()。其形式对后世寓言、俳谐文学影响深远。

如需进一步查阅,可参考《文心雕龙》原文或汉典网()。

别人正在浏览...

霸迹班剑襃拜贝夹本都笨头笨脑边筹茀星博延仓房抄斩趁兴彻行除身寸铁在手搭接片打捞船调笇吊慰定絃多快好省犯边粉父烽火相连凤团更代庚庚瓜虀诡错过胜榖实寒窗怙乱节鼓寂昧锦肠惊泷筋绝巾袜虮虱相吊讥俗究怀凉蟾练囊俐齿伶牙麟韦美味民无信不立培塿皮草行清弱勤杂扫殿折困蛇母视临望汉月瓦苔仙龛小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