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布制的衣服。《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 夸 布服糲食,加以幼稚愚惑,不明义理。”按, 许皇后 名 姱 ,夸为借字。见 陈直 《汉书新证》。《北史·魏高阳王雍传》:“奴则布服,并不得以金银为釵带,犯者鞭一百。”
(2).借指平民。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无射九月》:“聊伸布服之言,用述併粮之志。”
“布服”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主要含义,其解释如下:
布制的衣服
指用普通布料制成的衣物,常与奢华服饰形成对比,体现朴素的生活方式。例如《汉书·外戚传》记载许皇后自称“妾夸布服粝食”,表明其生活简朴。北朝《北史》中也提到奴仆只能穿布服,禁用金银装饰。
借指平民
因古代平民多穿布衣,故以“布服”代指普通百姓。南朝梁萧统在《锦带书》中曾用“布服之言”表达平民的言论。
部分资料(如查字典)提到“布服”可引申为节俭、朴素的生活态度,强调不追求奢华。例如描述某人“布服素食”时,既指其衣着简朴,也暗含品德高尚之意。
以上内容综合了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完整古籍例证可参考《汉书》《北史》等原文。
“布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指的是用布料制作的服装。
“布”字的部首是“巾”,共有5画;“服”字的部首是“月”,共有8画。
“布服”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古代的文献《搜神记·卷二十四》中,用来描述一种用布制成的服装。
在繁体字中,“布服”分别写作「佈服」。
在古代汉字中,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以“布”字为例,古代写法为「佈」,其字形更加象征着布料伸展开的样子。
1. 他身着一袭华丽的布服,气质独特。
2. 舞台上的演员们穿着精美的布服,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布料、布匹、服装、服饰
布衣、布地、布告
丝绸、皮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