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史·陆澄传》:“ 澄 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 王俭 戏之曰:‘ 陆公 ,书厨也。’”后遂以“两脚书橱”指读书记诵甚多但不善应用的人。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下》:“且夫胸中无识之人,即终日勤於学,而亦无益。俗谚谓为‘两脚书橱’记诵日多,多益为累。”
“两脚书橱”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读书很多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比喻知识渊博却无法灵活运用,如同“行走的书柜”。含贬义,强调理论与实践脱节。
源自《南史·陆澄传》:南朝学者陆澄虽以博学闻名,但读《易经》三年不解其义,撰写《宋书》也未完成。同僚王俭戏称他为“书厨”,后演变为“两脚书橱”。
该成语强调“学”与“用”的割裂,常用于批评死记硬背、缺乏创造力的学习方式。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对“高分低能”现象的隐喻。
《两脚书橱》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由“两”、“脚”、“书”和“橱”四个字组成。
根据部首拆分,其中,“两”字的部首是“一”,“脚”字的部首是“⺼”,“书”字的部首是“⺍”,“橱”字的部首是“木”。
根据笔画拆分,“两”字有3笔, “脚”字有7笔, “书”字有4笔,“橱”字有9笔。
“两脚书橱”这个词语的来源不明确,可能是古代用来指代一种保存书籍的家具。它也有可能是后人创造的一个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使用两只脚践踏、破坏书籍的意象。
在繁体字中,“两”字的写法与简体相同,而“脚”字写作“腳”,“书”字写作“書”,“橱”字写作“櫥”。
在古代汉字中,“两”字写作“兩”,与现代相比,多了一个“人”字旁;“脚”字写作“脚步”,与现代相比,少了“卧”字旁;“书”字写作“書籍”,与现代相比,少了“聿”字旁;“橱”字写作“櫥櫃”,与现代相比,多了一个“木”字旁。
在这个古宅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精美的两脚书橱。
两脚书橱的组词可能是:两脚、脚书、书橱。
和“两脚书橱”意思相近的词语可能有:书柜、书架、书案。
和“两脚书橱”意思相反的词语可能有:书库、书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