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帆和篙子。比喻行船生涯。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生男专事篷篙,祇在 清溪 潮阳 五百里内,往来载运物货以受值。”
“篷篙”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篷篙(péng gāo) 字面指船上的帆(篷)和撑船的竹竿(篙),两者均为行船工具。在引申义中,它常比喻行船生涯或水上劳作,例如清代文献提到“生男专事篷篙”,即描述以航运为生的生活方式。
部分资料(如)提到其作为成语时可能引申为“志向高远”,但此用法较罕见,主流解释仍以“行船生涯”为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清代俞蛟《潮嘉风月记》等文献。
篷篙是一个汉字词语,多用于描述船籍的篷帆或船头的篙杆。指的是用来挂帆和支撑帆船帆柱的船首部位,是帆船的重要组成部分。
篷篙的部首是⺡(糸),总计14个笔画。
篷篙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而其繁体字和简体字形状一致,均为「篷篙」。
篷篙在古代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其古代字形为「篷罟」或「篷睪」,意思相同,只是字形不同。
1. 那艘渔船的篷篙被风吹断了。
2. 船头的篷篙直指蓝天,引领船舶驶向远方。
篷篙是一个独立的汉字词语,暂未发现常用的与之组成词语的情况。
篷篙的近义词包括「帆柱」、「帆杆」。
篷篙的反义词为「船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