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司的意思、所司的详细解释
所司的解释
(1).犹职责。《后汉书·桓帝纪》:“詔曰:‘……各明守所司,将观厥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且议官所知,不能精於讼者,以浅裁深,安有肯服?既非格令所司,幸勿当也。”
(2).有司。指主管的官吏。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陛下若以此奏非虚,或可採者,请勒臣付所司对议得失。”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谭性教授承德郎制》:“尔在 相城 ,蝗不为害,所司曾上其状。”
词语分解
- 所的解释 所 ǒ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所说的;.某些人所说
- 司的解释 司 ī 主管,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b.复姓)。司徒(a.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
专业解析
"所司"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所"和"司"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掌管的事务、负责的职责或相应的主管部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核心释义:掌管的事务或职责
- "所司"最核心的意思是某人或某机构所掌管的具体事务、负责的职责范围。这里的"所"是助词,与后面的动词"司"(掌管、主管)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所掌管的东西"或"所负责的事情"。
- 例如:"恪尽职守,做好所司"(意思是:忠于职守,做好自己负责的事务)。《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所司"指"主管的职掌"。
-
引申义:相应的主管部门或官员
- 由"掌管的事务"这一含义引申,"所司"也常用来指代负责处理该项事务的政府部门、机构或具体的负责官员。
- 例如:"此事应交由所司处理"(意思是:这件事应该交给负责此事的部门处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解释"所"的用法时,也涵盖了这种指代主管部门的用法。
-
历史渊源与用法
- "所司"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多用于官方文书或正式场合,指官员的职责或相应的官署。例如,《后汉书》中有"各令所司,加意绥抚"的记载,意为命令各主管部门用心安抚百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中收录了大量古籍和现代文献中"所司"的用例,印证了其历史沿革和用法。
"所司"一词,从汉语词典的角度看,其详细意思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 掌管的事务、负责的职责: 指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或分内应做的事。
- 相应的主管部门或负责官员: 指负责处理某类事务的政府机构或具体责任人。
其用法较为正式,带有一定的书面语色彩,尤其在指代政府部门时。理解其关键在于把握"司"的"掌管、主管"之意与"所"字结构的名词化功能。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提供历史及现代用例参考)
- 古籍用例(如《后汉书》)印证其历史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
“所司”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
职责、职分
指官员或机构应承担的职务或责任。例如《后汉书·桓帝纪》中“各明守所司”,意为要求官员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
-
主管的官吏(即“有司”)
泛指具体负责某类事务的官员或部门。如唐代陈子昂《上蜀川军事》中“请勒臣付所司对议”,即请求将事务交由主管官吏商议。
二、详细解释与用法
- 词源背景
源自古代官制,强调官员在职位上需遵守的规定与约束,后引申为对言行的规范。
- 语境示例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提到“非格令所司”,指某些事务不在职责范围内。
- 清代钱谦益的文书中用“所司曾上其状”,指主管官吏上报情况。
三、补充说明
-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主要用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领域。
- 与成语的关系
部分资料(如)将其归为成语,但权威词典更侧重其作为普通词汇的释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后汉书》《颜氏家训》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步王枹鼓北极光北京地下铁道猜薄草土臣怆动楚匠璀粲打耳光殆危搭犋低等动物地壳运动都都知对味贰珍烦几分店烽柝富国砆石关付黑蜧回禄之灾讲授价钱精警谨悌进业计穷力屈穅覈老迈连樷料吏陵邱灓水陆驰绵里藏针穆忞迫迮前识前庭悬鱼桥彴青芜起责裙刀三元节生擦擦生意口贳廛双伴儿唰唰邃世苏兴夙夜不解堂坳退保相校咸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