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挂冕的意思、挂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挂冕的解释

犹挂冠。 北齐 祖鸿勋 《与杨休之书》:“ 东都 有挂冕之臣,南国见捐情之士。”《春在堂随笔》卷二引《唐开成五年往生碑》:“ 遗民 挂冕, 康乐 投簪,史氏称之,其风不泯。”参见“ 挂冠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挂冕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主动辞去官职,多用于古代语境,强调舍弃高位、功名的决绝态度。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典故及用法角度详细说明:


一、基础释义


二、历史典故与用法

1. 典出东汉隐士逢萌

最经典的典故见于《后汉书·逸民列传》:

逢萌见王莽篡汉,“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隐居避世。

此行为被后世提炼为“挂冕”,象征对腐败政权的彻底割舍(参考《中国历史典故辞典》)。

2. 文学中的引申义


三、近义词辨析

词汇 侧重含义 身份指向
挂冕 舍弃高位、显职 诸侯、重臣
挂冠 泛指辞官 普通官吏
解绶 归还印信(强调程序) 地方官员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挂冕”为“辞去官职”,引《后汉书》逢萌事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

  2. 《辞源》(修订本):

    明确其源于东汉典故,注音“guà miǎn”(商务印书馆,2015)。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冕”字条释义强调其礼制象征性(第5版,中华书局)。


五、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今多见于:

注意:现代汉语中,“挂冕”属书面雅语,日常交流多用“辞官”“弃职”等通俗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挂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挂冕”意为“挂冠”,即主动辞去官职,放弃官位。其中:

    • 挂:指悬挂、搁置的动作,引申为放弃或脱离某种状态。
    • 冕:古代帝王、诸侯的礼帽,象征官职或权力。
  2. 引申意义
    该词常用于表达对官场的不满或追求自由隐逸的生活态度,例如官员主动弃官归隐。


二、出处与用法

  1. 古籍例证

    • 北齐祖鸿勋《与杨休之书》提到“东都有挂冕之臣”,指洛阳有主动辞官的贤士。
    • 宋代胡宿诗句“挂冕高辞九列荣”,描述辞去高位的洒脱。
  2. 文化语境
    古代文人常用此词表达淡泊名利的情怀,与“投簪”(弃官隐居)等词并列,体现对官场束缚的挣脱。


三、现代关联

现代语境中,“挂冕”虽不常用,但在文学或历史讨论中仍可能出现,需结合上下文理解为“主动离职”或“放弃权位”。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中的具体引文。

别人正在浏览...

悲泉便携式不自聊长徒长吟朝邑程位词署豆腐乾多发恶果防虑非日非月跟跖功缌孤单含真镐池君呵辱宦情慧眼独具积案狡算狡童之歌矫枉过直接灶尽法经制锦罽峻文扛鼎抃牛孔罅狼居胥岚瘴蜡嘴蛮夏髦昏貌离神合凝瑛农庄驽缓平满穷饮热糊扫括上窜下跳少谴生疎深泥使主手足失措蜀艇锁谏陶葛通圮同位语,同位词下房消梨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