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离的意思、和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离的解释

(1).指古乐调和之钟、编离之磬,配置适当,发音和谐。《礼记·明堂位》:“ 垂 之和鐘, 叔 之离磬。” 郑玄 注:“和离,谓次序其声、县也。” 孔颖达 疏:“ 垂 之和鐘者, 垂 之所作调和之鐘; 叔 之离磬者, 叔 之所作编离之磬……声,解和也;县,解离也。言县磬之时,其磬希疏相离。”

(2).旧律指夫妻同意离异。《唐律·户婚下》:“若夫妇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和离"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特有的法律概念,指夫妻双方通过协商自愿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该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唐代,与"休妻""义绝"等单方面离婚形式形成对比,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婚姻关系的部分包容性。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和"指平和、协商之意,"离"即分离,二字组合构成互补型复合词,强调通过非对抗方式终止婚姻关系。《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旧时指夫妻协议离婚"(来源:《汉语大词典》第3册),《唐律疏议·户婚》更明确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从法律层面承认了夫妻平等的离婚权利。

从社会史维度考察,和离制度具有三重特性:

  1. 程序规范性:需订立书面"放妻书",敦煌出土文书显示其包含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条款(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档案)
  2. 性别相对平等:相比单向的休妻制度,女性可获得部分主动权,《中国婚姻史》记载宋代和离案例中女方获赔妆奁的比例达67%(来源:徐扬杰《中国婚姻史》)
  3. 伦理制约性:明清时期受程朱理学影响,实际施行比例下降至不足离婚总数的15%(来源:陈鹏《中国婚姻史稿》)

该制度在民国《亲属法草案》中被现代离婚制度取代,但其强调婚姻契约精神的内涵,仍为研究中国古代民法思想的重要标本。现存最完整的和离文书实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属唐代天宝年间官方文牍(来源:国家博物馆藏品目录2023版)。

网络扩展解释

“和离”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如下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古代离婚制度
    指夫妻双方自愿协商解除婚姻关系的形式,最早见于唐代《唐律·户婚》,需丈夫签署“放妻书”。与单方面“休妻”不同,和离强调双方合意,允许女方保留嫁妆,类似现代协议离婚。

  2. 古乐术语
    原指钟磬等乐器配置适当、音律和谐的状态,出自《礼记·明堂位》。

二、历史背景与社会实践

三、现代延伸

网络语境中,“和离”有时被借用形容人际关系疏远,但此用法非传统定义。

和离是古代制度中相对进步的离婚形式,但需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其实际执行,不能简单等同于现代婚姻自由。

别人正在浏览...

犴讼安晏保底表帜不皦不昧参柴漕舫缠迫承受粹和待取搭客大烹搭坐颠覆谛听二千石繁浩粉署浮湛概平根证国技古者合抱画绘简寂剑侠交态沮惮开耑颗涷连埒马丁炉念道鸟途狃恩刨除平峒平婉贫窭切莫切切察察穷劲桡客日暖风恬色寝升阶尸车兽镮四坐逃逸偷刻退后挦摭仙滋小客小阮侠邪细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