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彖辞的意思、彖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彖辞的解释

[writings on the implication of divinatory symbols in “The Book of Changes”;commentary on meaning of diagrams in the Classic of Changes] 《易经》中论卦义的文字。也叫“卦辞”

详细解释

(1).指《周易》中的卦辞。《左传·昭公二年》“见《易·象》《鲁春秋》” 唐 孔颖达 疏:“故先代大儒 郑众 、 贾逵 等或以为卦下之彖辞, 文王 所作。”按,象,或以为非《易》十翼之《象》,应是《象魏》。见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易·乾》“元亨利贞” 宋 朱熹 本义:“元亨利贞, 文王 所繫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

(2).指《周易》中的爻辞。《易·繫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郑玄 注:“彖辞,爻辞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彖辞是《周易》六十四卦中解释卦象的核心文辞,源自上古占卜术语,后经系统整理形成哲学阐释体系。其名称本义为"断辞",《汉语大词典》释作"统论卦义之辞",即通过卦形、卦德对卦名和卦义进行整体判断。

从结构特征看,彖辞包含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卦辞",总论全卦要旨,如乾卦"元亨利贞";二是"爻辞",分述六爻变化,需结合"十翼"中的《彖传》共同解读。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指出,彖辞具有"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主之旨"的核心功能,通过阴阳刚柔之变揭示天道规律。

学术研究显示,彖辞承载着三重阐释维度(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1. 卦象推演:如泰卦"小往大来"对应天地交泰之象
  2. 德行教化:蒙卦"匪我求童蒙"蕴含教育哲学
  3. 时位判断:既济卦"初吉终乱"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历代注疏体系中,王弼《周易注》将彖辞解经法系统化,提出"统论一卦之体"的阐释原则。现代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为研究彖辞原始形态提供了新的文本依据(李学勤《周易溯源》)。

网络扩展解释

彖辞是《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核心内容,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定义与基本功能
    彖辞是《易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开头的总括性文字,又称“卦辞”。其作用在于概括一卦的涵义,通过分析卦象、卦德等,从宏观角度解释卦名及吉凶趋势。例如乾卦的彖辞“元亨利贞”,即是对该卦“创生万物”特性的总结。

  2. 字源与命名逻辑
    “彖”字本义与猪嘴结构相关(半包住下吻部),后引申为“概括”“注解”。另有学者认为“彖”是“掾”(推究)的假借字,强调对卦义的推演。古人亦将其解释为“断”,即断定吉凶,如需卦彖辞通过卦象(上坎下乾)分析“利涉大川”的依据。

  3. 内容特点与思想内涵
    彖辞常以自然现象类比人事,体现“天人合一”思想。如乾卦彖辞“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以天道运行隐喻君子的刚健精神。部分彖辞还与卦气图相关,如泰卦(正月卦)彖辞“小往大来”对应阴阳二气交通的时节特征。

  4. 与爻辞的区别
    彖辞统摄全卦,而爻辞仅针对六爻中的某一爻进行解释。例如需卦彖辞总论“有孚,光亨贞吉”,爻辞则分述各爻情境(如“需于郊”“需于沙”等)。

  5. 作者与历史争议
    传统认为周文王系卦辞(即彖辞),但学术界对“彖”字本义及彖辞形成时间存在争议。需注意,彖辞与《易传》中的《彖传》不同,后者是战国时期对彖辞的进一步阐释。

彖辞以精炼语言揭示卦象本质,既是占断依据,也是哲学思想的载体。若需深入探究具体卦例或历史源流,可参考《周易》原文及《彖传》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奥府榜舟豹鼠奔袭苾勃並隣城池呆汉东宫三师逗趁煅炼泛采访世烦恼树风文伏特竿头一步各半耿耀犵猪海陆风鸿飏货殖碱瘠柩殡麟泣挛索鲁风鞵鹿蠡漫浪贸位梅妻鹤子没张志邈群灭祀目连戏目珠破闲起凤钦依琼爢蛆草缺裾如何桑榆之景山垠折漕摄敛十二分首要疏香酸楚岁入肃截肃睦琐琐同心合德万耑猇声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