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宥的意思、大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宥的解释

(1).犹大赦。《魏书·任城王传》:“自 世宗 景驾,大宥三行,所以荡除故意,与物更始。”

(2).泛指赦免。 明 宋濂 《持敬斋铭》:“ 大年 顷詿於吏议,继蒙大宥……追思旧愆,未尝不惕然惴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宥是汉语古典文献中具有特殊法律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广泛的赦免行为,二是指法理层面的宽大处理原则。

从构词法分析,"大"表程度范围之广,"宥"本义为房屋宽大,《说文解字》释为"宥,宽也",引申为宽容、赦免之意。在司法语境中,"大宥"特指古代君王于特定时节颁布的普遍性赦令,《周礼·秋官·司刺》记载"三宥三赦"制度,其中"宥"即体现矜恤原则。

该词的经典用例见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杜预注"赦有罪也"。唐代孔颖达疏解为"荡涤众故,以新其心",说明大宥具有司法更新功能。宋代欧阳修《泷冈阡表》"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这段文字中,"郊"即指国家举行郊祭时实施大赦的礼制。

在法制史维度,大宥制度包含三种实施形式:1)时令性赦宥,如《礼记·月令》载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2)庆典性赦宥,见于帝王登基、册封等重大典礼;3)灾异性赦宥,应对自然灾害时实施的司法宽缓政策。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儒家"明德慎罚"的治理思想,与《尚书·大禹谟》"宥过无大"的司法理念一脉相承。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09年版
  3.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四部丛刊本
  4.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大宥”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à yòu,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犹大赦
    指古代帝王对罪犯进行大规模的赦免,通常涉及特定范围的宽恕政策。例如《魏书·任城王传》记载:“自世宗景驾,大宥三行,所以荡除故意,与物更始。”
  2. 泛指赦免
    广义上表示对过失或罪责的宽容与免除。明代宋濂在《持敬斋铭》中提到:“大年顷詿於吏议,继蒙大宥……追思旧愆,未尝不惕然惴惴。”

二、出处与用法


三、使用场景


四、相关延伸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词典与历史文献的释义,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用法,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班茅倍里尼不集侧身厕匽逞味尘事绌塞诞哲滴酒不沾读书三到覆亏共德合约鸿雁行怀什华人壶湌悔事魂灵火钩兼包并畜奸蠧监莅鸡唱九峤居大不易连舆接席胪人履洽怒鼃蟠挐皮弁草屁事倾诡琼璇儒厚睿明三个世界三亲散冗省选沈玉舌桥不下收江南属对水套殊能疏慵厮打酸骨螳螂黄雀痛心疾首闱箔帏帽鹜外贤豆乡原先悉必具锡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