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心貌。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情惻惻以摧心,泪愍愍而盈眼。” 宋 苏辙 《丙戌十月二十三日大雪》诗:“田家有餘粮,靳靳不肯出。閭阎但坐视,愍愍不得食。”
“愍愍”是一个叠词,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拼音与基本释义
读音为mǐn mǐn,表示悲伤、哀伤的样子。这一释义在多个文献中被引用,如晋代陶潜《祭从弟敬远文》中“泪愍愍而盈眼”,以及宋代苏辙的诗句,均用“愍愍”描绘深切的哀痛之情。
字源与单字解析
“愍”的本义是忧患、痛心之事(《说文解字》),引申为怜悯、哀怜(如李密《陈情表》中“愍臣孤弱”)。叠用为“愍愍”后,更加强调情感的外显状态。
文学与用法示例
其他释义(需谨慎参考)
有极少数来源提到“愍愍”可表“昏乱貌”(如),但此释义未见于主流文献,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引申或误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愍愍”用于形容悲伤、哀痛的神态或心境,且多出现于古文或诗词中,现代汉语使用较少。
愍愍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深深怜悯、同情或悲伤的情感。它表达了对他人遭受不幸或痛苦的感同身受之情。
愍愍的拆分部首是心和忄。它的总笔画数为10。
愍愍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中,表示对人民的怜悯。后来,《庄子》中的这个词逐渐被引申为一种广义的情感表达。
愍愍的繁体字为憫憫。
在古代,愍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情况下,愍愍的写法是类似现代形式的。
1. 看到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我不禁愍愍其境遇。
2. 他的悲伤让我愍愍,想尽力帮助他走出困境。
怜愍、同情愍、深深愍遗
同情、怜悯、怜惜
冷漠、无情、无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