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景升牛的意思、景升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景升牛的解释

语出《晋书·桓温传》:“颇闻 刘景升 有千斤大牛,噉芻豆十倍於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魏 武 入 荆州 ,以享军士。”后以“景升牛”比喻愚笨无用之人。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十三:“痴如 景升 牛,莫保尻与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景升牛”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典故的成语,用以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际才能或不堪重用之人。其核心含义与历史人物刘表(字景升)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指代

    “景升”指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字景升),“牛”在此处为比喻,借指其看似强大实则无能的特性。

    来源:《三国志》《后汉书》对刘表的评价。

  2. 引申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外表雄壮威猛,内里空虚怯懦,缺乏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常用于批判名不副实、外强中干的对象。

    例: 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评:“如景升牛,虽肥大无用。”


二、历史典故溯源

此典出自《三国志·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袁绍号‘冢中枯骨’,刘表谓‘景升牛’,皆守户之犬耳。”

(译文:刘表如同圈养的牛,虽体壮却无御敌之能,仅能看守门户。)

背景解析:

刘表虽坐拥荆州富庶之地,兵强马壮(“带甲十万”),却优柔寡断,固守自保。在汉末群雄争霸中错失良机,最终基业被曹操吞并,故被讥为“景升牛”。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卷六·刘表传。


三、文学与语言应用

  1. 古代文献用例

    • 宋代洪迈《容斋随笔》:

      “今人谓徒具形骸者曰‘景升牛’,盖本于此。”

    • 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

      “刘表空据全楚,不乘时以争天下,诚所谓‘景升牛’也。”

  2. 现代用法

    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强调对象虚有其表、缺乏实干精神。

    例: “公司高薪聘来的专家毫无建树,不过是头景升牛。”


四、权威参考依据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收录“景升牛”词条,释义为“喻指庸碌无能之人”。

  2. 《中国典故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

    详述典故始末,归类于“人物·才能类”。

  3. 《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原始史料依据,见卷六《刘表传》及裴松之注引《傅子》。


“景升牛”以刘表为典型,凝练了历史对庸才的批判,至今仍活跃于汉语语境中,警示世人重实轻名。其文化生命力源于《三国志》等经典史籍的传承,成为汉语讽刺词汇的重要代表。

网络扩展解释

“景升牛”是一个存在两种不同解释的成语,需结合权威文献和原始出处综合分析:

一、主流解释(基于《晋书》及苏轼诗作) 该成语出自《晋书·桓温传》,原指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字景升)所养的大牛。典故记载:“刘景升有千斤大牛,食量是普通牛的十倍,但负重能力却不如瘦弱母牛”,后被曹操杀作军粮。因此衍生出比喻义:形容徒有其表却无实际能力的人。宋代苏轼在《和陶饮酒》中写道“痴如景升牛,莫保尻与领”,也印证了这一贬义用法。

二、争议性解释(现代网络释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网)将其解释为“事物逐渐壮大”,该释义未见于古籍,可能是对“景升”“牛”二词的拆分臆解(“景”解为景象、“升”解为上升、“牛”解为强大),与原始典故存在语义矛盾。

建议注意:

  1. 学术场景应采用《晋书》原始出处释义;
  2. 现代网络释义需谨慎使用,建议标注来源差异;
  3. 该成语在古典文学中多含讽刺意味,如苏轼借喻批判空有虚名者。

别人正在浏览...

安如盘石百里之命胞族摽牌碧鸦犀谄诉朝耕暮耘筹借箠令单打荡析离居點污东土六祖断井颓垣法事感怿钩丝官校辜恩负义滈池君荒鸡环眼马化益鹘入鸦群讲寺鉴局教诫兢兢金銮金銮宝殿倦惮康富轲峨恳请廓落略绰口连从量腹晾墒令状流叹禄田卤汁没留没乱盟歃摩崖耐面剖面图扑救清要三武善举芟夷慴服霜蕤説长话短稣舒淘坏天教闲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