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nseng] 中国的一种草本植物( Panax schinseng ),小叶卵形,花小、淡黄绿色,伞状花序,结成鲜红色的浆果
亦作“ 人葠 ”。亦作“ 人蓡 ”。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根和叶都可以入药,为中药贵重药品,有滋补作用。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治疾当得真人参,反得支罗服。”《梁书·阮孝绪传》:“母 王氏 忽有疾……合药须得生人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人蓡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蓡……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微带苦,自有餘味。” 清 沉初 《西清笔记》卷一:“上深赏之,御笔仿 梁楷 泼墨仙人绘图以赐,并赐人葠一斤。”
人参(rén shēn)是汉语中特指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根茎及其加工品,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构词解析
“人”指其根形似人形,“参”(shēn)为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引申为“上应天象”的珍贵草本。古称“人葠”“鬼盖”,《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但“参”字本义含“参验”之意,暗示其药用价值需经验验证。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卷,第1023页;《本草纲目·草部·人参》。
读音演变
“参”在“人参”中读shēn(如“海参”),区别于“参加”(cān)、“参差”(cēn),此异读承袭中古音韵。
来源:《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修订版)。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大,略像人形。根和叶都可入药,有滋补作用。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98页。
《辞海》(第七版)补充:
五加科。掌状复叶,伞形花序。主产中国东北、朝鲜半岛。野生者称“山参”,栽培者称“园参”。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心经,主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等症。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第3256页。
本草学经典记载
《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来源:《神农本草经辑注》(马继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道地产地与分类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文化象征
在民俗中被赋予“延年益寿”寓意,常见于年画、祝寿礼俗,与“灵芝”“何首乌”并称“仙草三友”。
来源:《中国民俗大系·吉林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
生晒参(直接晒干)、红参(蒸制后烘干)、糖参(糖渍加工),功效各有侧重。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第8页。
“十八反”中忌与藜芦同用;实证、热证及高血压患者慎服。
来源:《中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注:为符合原则,引用来源以权威出版物及官方标准为主,未提供不可验证的网页链接。)
人参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和文化价值的植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人参(学名:Panax ginseng)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呈圆柱形或纺锤形,形似人形而得名。叶片为掌状复叶,小叶3-5片,花小呈淡黄绿色,伞状花序,果实为鲜红色浆果。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及俄罗斯东部等地的针阔混交林下。
被誉为“百草之王”,与貂皮、鹿茸并称“东北三宝”。在中医理论中,其滋补作用常被引申为对杰出人才的比喻。
需遵医嘱使用,过量可能引发燥热等不良反应。实证、热证患者忌用。
如需更完整的药用成分或种植技术细节,可参考、10、11等来源。
白附不尔不守恒操典侧心茶座愁红垂丝海棠啗函搭讪电爥番入封家符贶宫锦关门节皇情话泉惠叔尖颖井径竫人噤舌抉眸举高开山教主客佣胯裆劳恤凉凉簪儿僚志醴醪留计路劫木德欧风美雨匹手扑明乾酢酒攘夺箬篰弱房弱脉濡写三脆麪勝屠拾荒搜简苏软特急提警橦橦团行外论罔法文科温直吾丘衔威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