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泯灭的意思、泯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泯灭的解释

(1) [*** out]∶消灭;消失

往者汉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于泯灭。——《三国志·钟会传》

(2) [disappear;vanish]∶[形迹、印象等] 消灭

难以泯灭的印象

详细解释

灭绝;消失。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往者 汉 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於泯灭。”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最是 楚 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 陈亮 《问答上》:“至于著在人心,不可泯灭者,或有感而后发,或因以泄其餘忿,亦其势然耳。” ********* 《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得早维持,乘时发愤,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累世代冠裳礼义之族,从此沦亡,由兹泯灭,是谁之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五》:“我以为介绍别人的作品,删节实在是极可惜的,倘有妙文,大家都应该设法流传,万不可听其泯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泯灭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指彻底消失或消灭,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情感、记忆、痕迹等),强调完全、不可逆的消亡过程。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一、基础释义

  1. 彻底消失

    指事物完全消亡,不留痕迹。

    例:历史的痕迹并未泯灭。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19页。

  2. 消灭;磨灭

    侧重人为或自然力量导致的消亡。

    例:良知不可泯灭。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67页。


二、用法与语境


三、近义词辨析

词语 核心差异 示例
泯灭 强调彻底消亡,多用于抽象事物 理想泯灭
湮灭 物理性消失(如物质、证据) 证据湮灭于大火
磨灭 逐渐淡化(如印象、痕迹) 功绩不可磨灭

四、权威用例

  1. 古典文献:

    《后汉书·崔骃传》中“泯泯其未央兮”,此处“泯泯”表消失之意,为古汉语源头。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1965年。

  2. 现代规范:

    教育部《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将“泯灭”列为第4312位常用词,释义为“灭尽;消失”。

    来源: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2008年。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7卷)[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3. 范晔. 《后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5.
  4.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现代汉语常用词表》[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网络扩展解释

“泯灭”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mǐn miè,其核心含义指事物或痕迹的消亡、消失,尤其强调精神、印象、行迹等抽象概念的彻底消灭。

详细解释:

  1. 定义

    • 指灭绝或完全消失,常用于描述抽象事物(如人性、记忆、文化等)的消亡。例如:“生民之命,几于泯灭”(《三国志·钟会传》)。
    • 也可表示行迹、印象等被时间或外力磨灭,如“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
  2. 出处与用法

    •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文献,如钟会《檄蜀文》:“生民之命,几於泯灭。”
    • 唐代杜甫、宋代陈亮等文人沿用此词,逐渐扩展至描述历史、文化的消逝。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消失、灭绝、消磨(如“传统模式泯灭了画家的个性”)。
    • 反义词:新生、复苏、重生(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泯灭”)。
  4. 例句参考

    • “灵魂是永不泯灭的传递”(霍艳作品)。
    • “美一旦表现持来就不会泯灭”。
    • “固定观念蒙蔽了画家的眼睛”。

注意: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细节,可查看、5、7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宁温泉帮工标格兵气常枲倒好达丧底厉饤鬭阸会忿争服教妇女解放根儿观察豪家黄梅雨花生江渡接连不断金光盖地孔罅叩诊锤耒耨橉筋木鲁连台率略率心马到成功埋伏圈旄端猛打怒恚滂沱大雨霹雳木洽和蕲艾镪道戕折骑从肉茸茸入竟升朝沈研伸意深旨田塝条通亡国之社蔿国文学语言乌鬓五曹五经博士晤商献奉现世现报夏庭写述